首页>正文
在全球新经济浪潮中的成都定位
每一次科技革命总能为国家发展带来换挡提速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世界级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另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我国正面临各种问题的约束。拼资源、拼环境、拼人口等不可持续的老路对于当下的中国已经不再合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培育新动能,建设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道路。
对于成都而言,这条道路正是“新经济”。
新经济是技术转变为经济的转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技术的高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新经济在许多经济体中,都呈现出科技创新和资本扩张共同驱动增长的特征,并明显改变了旧经济形态的运营效率。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致力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第一节 新经济是成都与全球发展前沿的同频共振
“新经济”一词源于美国,概念众多。自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提“新经济”概念以来,新经济迅速席卷全球,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局。
狭义上,新经济可以理解为借用信息技术以及其带动的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形态。广义上, 新经济作为一种由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技术深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当前正蓬勃兴起。
新经济是全球众多国家经济转型的必经阶段,新经济公司的崛起,正在超越传统企业巨头,重构和引领新商业世界的历史。2007年全球市值前十名的企业中只有一家微软是新经济公司,但2018年有七家新经济公司,包括亚马逊、苹果、微软、Alphabet、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等。
以苹果公司为例,2018年10月5日达到11000亿美元市值,超过了国内十大互联网公司市值,甚至超过了不少国家的GDP。头部新经济公司在就业、科技、税收等众多方面贡献着重大价值,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因此,扶持培养新经济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应上升到战略高度。
国际上,美国、德国、中国、以色列等均是新经济的策源地和活跃区: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手段推进新经济发展,逐步构建起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原创特点的新经济行业。
德国以新经济思路积极培养生产制造行业中的关键细分领域企业,根据《隐形冠军》作者赫尔曼·西蒙统计:过去25年全世界共有3000家隐形冠军公司,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
以色列则以“创新创业”推动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领跑世界。以色列国家人口不到900万人, 却拥有超过数千家高科技初创企业,涵盖生命科学、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同时在资本扶持方面,以色列拥有比美国、欧洲还高的人均创投资本,为新经济持续注入动能【1】。
图一 全球上市公司市值10强中有7家是新经济企业
从2003年萌芽,到2010年起步,再到2015年蓄势,成都已积累了新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2016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新经济”一词,在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黄金机遇”面前,成都近两年来全力以赴,围绕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务实而聚焦,明确向着“2022年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的目标而大步迈进。
第二节 新经济是成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机遇
“不与秦塞通人烟”,在相对闭塞环境下发展经济,难以避免“盆地思维”。通过发展新经济,方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变化。
成都新经济的崛起,充分利用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机遇,借助了成都扩大开放的势能。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开放格局的重大变革,使成都由第一轮开放的内陆腹地跃升为第二轮开放的战略前沿,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必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努力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实现由跟跑承接到创新引领的角色转变。
发展新经济,意味着成都在发展理念、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制度环境、监管方法等各方面的全新变革,吸纳聚集全国全球要素资源。
成都自2017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七大应用场景”,出台众多新经济政策,开启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暨双百工程等,使得成都正焕发出求新求变活力。
图二 六大经济形态与七大应用场景
“大树底下好乘凉”。上海、广州、深圳周边的城市,诸如昆山、佛山、东莞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发展新经济,就要各区域优势互补,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
2018年,四川省按照“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蓝图进行了布局。其中成都作为“一干”,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成都强化“主干”责任担当,带头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开展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企业市(州)行活动,累计参加企业480家,签署企业投资协议183个,协议总投资达932.1亿元【2】。成德眉资签订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共同制定同城化五年行动计划。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正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成都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政策,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决策部署,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成都机场已开通航线335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114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继续位居第一,保持全球通达性领先地位;从成都出发的“蓉欧+”国际班列已经覆盖24个海外城市、14个国内城市。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串联起西部12省(区市)广袤腹地和泛欧泛亚广阔市场,使成都正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节点【3】。
2018年,成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29位至全球第71位、跻身Beta+级。成都将2019年确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全力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面向全球聚合先进生产力,希望能打造与经济体量相当的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年度营商环境报告中,成都期望能够“跻身前四十”,这一指标与和成都GDP相当的芬兰在世界的排名相一致【4】。
第三节 新经济是成都推动战略转型的策源之地
发展新经济是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经济弯道超车的需要。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
成都2014年首次突破万亿GDP大关,2017年达1.39万亿,增幅8.1%,位列全国城市第八、省会城市第二。但放眼全国,成都仍面临着国内其他的高成长速度城市的压力。2017年以来城市间的竞争愈加白热化, 多个城市均对新经济做出相关部署。
只有注重经济转型发展,把新经济蛋糕做大,才能让城市在激烈竞争中快人一步;只有大力发展新经济,寻找新动能,才能推动经济发展“量”和“质”双重跃升;只有将成都的知名企业品牌发展充分,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才能在新经济集群中找到领头羊。
成都将新经济培育与新动能塑造结合,不断壮大新经济市场主体规模,由依靠生产要素低成本和环境要素低门槛为主的竞争,转变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塑造比较优势,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城市加快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2018年,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GDP迈上了1.5万亿元台阶,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7.7%。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增加值为10.8%,占成都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2%。成都培养出4家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千家。在“5+5+1”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构架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为支撑的新经济,正成为成都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
成都一直被誉为“休闲之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有着包容创新的城市氛围。但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成都逐渐发展出更多适合新经济增长的特征。自从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统筹施策、精准发力,致力于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图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7年11月出台的《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已经确立了成都新经济未来几年发展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到2022年,新经济成为成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新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推动新经济百花齐放,将助推成都行稳致远,并最终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
注释:
【1】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一个经济学人眼里的未来》主题演讲,http://finance.ifeng.com/ a/20181120/16581798_0.shtml,2016年7月
【2】四川新闻网,《成都与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78 个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落地落实》,http:// scnews.newssc.org/system/20190425/000960422.html,2019年4月
【3】四川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四川省现代物流发展白皮书2018》,2018 年11 月
【4】成都日报,《成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home/2019-03/07/content_385068088ba0414e85950a98ae3bb38a.shtml?y7bRbP=UqM.kGcY2RKY2RKY2MHI2r7imCJwjV.17J7mB4t tmGEqqxV,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