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2019年2月11日在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对标国际一流 全面改革创新
以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企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改革创新,培育国际化投资生态和经营环境,创造强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放大发展前列,为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厚植战略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动力。
聚焦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战略考量和时代价值
以历史眼光回溯全球现代化进程,世界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发展史。从微观视角切入,企业是城市的经济基础,一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最终都要落脚到市场主体的成长发育和全球竞争力成长上来。从宏观的视角俯瞰,不同的战略选择和政策环境会迟滞或加速现代化进程,与时代大势同步、与投资愿望同向,就会积聚城市发展的正能量。从辩证的视角把握,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交互作用是贯穿现代化进程始终的鲜明主线,营商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现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新进企业的层次与品类、集聚要素的质量和规模,进而影响一座城市的国际显示度与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当城市的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内容的营商环境与之相适应。惟有牢牢把握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宏观趋势,主动遵循城市、经济、企业的发展规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持续提升生产要素聚集能力,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边界和经济版图,凝聚起推动城市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以时代眼光把握成都发展现实方位,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积累,成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快速跃升,正处于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积蓄冲刺世界城市能量的关键节点。2018年,全市GDP达到1.5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4983亿元,分别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和第7位;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累计市场主体227万户,均位列副省级城市第2位。如此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和如此快速的市场主体增量,必然会快速提升城市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一些世界级企业会敏锐地捕捉经济体快速增长带来的市场机遇,进而主动寻求与城市开展全方位合作。一些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也需要借助城市崛起之势以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大市场配置资源、运用市场的战略目标。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也是被先发城市发展所证明了的经济规律。
2018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85家,但绝大部分是以分公司的加工基地、办事处、经销商等形态存在;成都规上企业11678家,但有境外投资的企业仅740户,这与成都的经济规模是极不相称的。为什么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不把中国的总部、主要的生产基地、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基地放在成都?为什么成都没有产生在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深入分析根本原因,还在于成都的经营环境、营商条件还不具备承载世界500强企业区域布局、重点布局的环境和基础,市场体系还不足以支撑其在全球运用资源、运作市场。
有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就是致力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树立全球思维增进国际视野,引导成都企业和广大市民增强国际意识提升国际素质,大力度推动走出去招大引强吸引企业在蓉发展,大力度支持成都企业开疆拓土、发展壮大。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政治担当、遵循客观规律、坚守战略定力,对标国际一流,全面学习追赶超越,对标企业所需改革创新提能,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为企业创造强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整合能力,为城市借新一轮西部大开放大发展之势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聚势赋能提供强大的软环境竞争力。
聚焦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法规、政策、效率、理念、文化等要素新旧更迭、交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纲举目张积厚成势。
纵观历史现实,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容和评判标准不断更迭演进。深析演进历程,虽各有侧重,但指标评价体系主要聚焦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三个维度,评价尺度重点衡量企业在创立、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成本,聚焦于城市对企业的法律保障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聚焦于商务成本竞争力和人居环境竞争力,聚焦于城市基础设施硬环境和城市文明水平软环境,这也是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
国际化是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评价尺度,建设是营商环境的永恒主题,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地向“盆地意识”“西部思维”“旧有固习”说不,主动走出西部龙头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适区”“参照系”,以国际视野确定高点站位,对标全球营商环境各领域最高标准,瞄准世界最具竞争优势跨国企业,持之以恒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推动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努力在若干领域与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齐。要坚持“永不停歇、臻于至善”,保持一以贯之的定力、驰而不息的韧性和久久为功的静气,着力破解企业集中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发现一个新问题就着手从制度上去解决,明确一个新目标就着力从措施上去落实,用一件一件的实事、一点一滴的改变打动全世界企业家和投资者,让“投资西部、首选成都”的共识逐渐升级为“投资中国、看好成都”的共识。要坚持“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每个部门、每名干部、每位市民都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建设者”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的政策接口和制度安排,真正做到营商环境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要坚持“培育文化、凝聚共识”,大力培育“遵守法律即安全,按章就能办成事”的行政理念和“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社会文化,这是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最高标准。
聚焦战略目标,准确把握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前沿方向和实践路径
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学习借鉴、创新超越的过程。要主动对标、深入分析先发地区走在前列成功经验,深刻思考背后的逻辑关系、战略考量、现实条件,结合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当前发展实际,明晰工作方向和着力重点,努力走出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具有新时代特点、彰显成都特质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之路。
国内外先进经验表明,营商环境建设,国际化是目标、市场化是基础、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点,必须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聚焦市场准入、政务效率、要素配置、市场监管和权益保护五个重点,全力冲刺进入全球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
要在市场准入上大胆创新突破。市场准入是企业进入城市的第一步,企业进不来一切无从谈起。去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成都作为这一重大制度创新的试点城市,理应当好先行者。要坚持“非禁即入”,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无论是内资、外资还是大中小企业,坚决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为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敞开城市大门。要深刻反思“三门”问题,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外仍存在的对外商投资专项审批规定。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开放平台、公共服务等工程要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世界最优秀的专业化外资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并作为获得政府性投资项目必要条件。要坚决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面建立政务、政策公开发布制度,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全球化新媒体,定期发布投资白皮书,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信息,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政策、掌握发展规划、平等参与竞争。
要在政务效率上大幅创新突破。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在于政策的专业,也在于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能减的彻底减到位,能放的坚决放到位。要实现审批最少,全面建立“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把审批权下放到离市场主体最近的政府职能部门,把企业从设立到经营环节减至全国最少。要有勇气、有境界,没有勇气不敢做不敢为,没有境界不愿做不愿为。要实现流程最优,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行成都政务“一网通办”模式,确保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要实现效率最高,加快建成集办公、审批、对外服务、监察于一体的全市统一智慧政务平台,加速融合身份信息识别、银行信息、空间地理等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缩减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要实现服务最好,秉承服务企业“三到精神”,每年组织对政府部门服务水平进行社会评价,坚决查处效能不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确保“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
要在要素配置上大力创新突破。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的要素可及性,先后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财政金融19条”“人才新政12条”“民营经济25条”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要素成本居高、供给质量不优、产出效率偏低等问题仍是营商环境最大的短板。必须进一步深化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导专业化企业参与全球供给体系建设、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市场化改革,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要坚持生态化理念优化要素配置,聚焦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建设,运用政策引导驱动、规划约束管理、骨干企业带动、公共平台集聚等方式吸引高端先进生产要素向产业功能区集中,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集成融合,构建以产业环境、人才环境、生活品质、政府效率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竞争优势。要坚持市场化改革降低要素成本,全面实施提升企业获得信贷、电力、给水、燃气便利度行动计划,通过减要件、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高企业获得生产要素的效率,打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服务示范环境。要坚持国际化导向提升要素层次,以自贸试验区、国别合作园区、国际铁路港、国际空港为主要载体,实施国际资源引入计划和成都企业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人才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蓉集聚转化;量身打造更优越的国际化生活场景,精心布局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文化、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国际企业、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在蓉发展提供类国外的生活场景。
要在市场监管上大胆创新突破。市场监管的目的不在于管住、管死,而在于能够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激发市场活力。要主动向先进城市学习,高标准建立以包容创新、审慎执法为理念的市场监管制度,为市场在法治保障下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坚强保障。要坚持依法监管,把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必须遵守的红线,守法则奖、违法必究,维护市场安全、公平和秩序,这也是国际通行规则。要坚持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全面推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三张清单”制度,鼓励企业家创新创造,探索容缺监管、人性执法方式,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界定责任,非主观故意的要包容,允许企业自主改正,属于法规不清晰的要鼓励探索,共同创造新的制度规则。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优良品质,也是一贯的作风。要坚持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努力让每个企业都对监管内容、标准、程序等一清二楚,在严格规划限制、土地用途管制和环境保护前提下,要放松对一般投资经营行为的监管,重点监管涉及公共资金、公共安全等特定领域,明确明晰企业投资经营红线。要坚持创新创造,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打造大数据监管平台,推动传统监管向信息化和信用监管转变,形成市场监管、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无缝衔接。
要在权益保护上大力创新突破。有恒产者有恒心。尽管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自身权益关注不同、诉求各异,但投资安全始终是投资者考量的第一位重要因素,必须高标准建立以提高企业安全感为导向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让每一位企业家投资成都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要依法保护财产权,规范政府权力运行,遏制执法任性和滥用,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依法审慎采取强制措施。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当前成都致力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战略指向就是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冲刺,成败关键在于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力度。要争取设立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和调解分支机构,推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加快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建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坚决清理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聚焦做强主干,准确把握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战略指向和根本目标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不能就环境说环境,根本在于筑巢引凤,以环境竞争力大力引进高质量项目、促进有效投资、集聚转型动能。当前成都担负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吸纳聚集全国全球要素资源、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省会城市挑大梁走在前树标杆的“四大责任”,要切实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引领,加速集聚更多高质量要素、实施更多高层级项目、培育更多高能级企业,拉开与同类城市在经济规模上的差距、与西部城市在发展层级上的差距,增强成都参与国际竞争和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能力。
要以优越的营商环境招引高层级项目。今天的项目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竞争力,持续加强项目招引、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继续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用抓项目、促投资的成效检验各地营商环境建设的质量水平。要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提高“出牌”能力。紧扣“5+5+1”现代化产业体系、“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支撑,紧扣区域市场和公共信息、公共平台、公共服务采购等稀缺资源,紧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围绕未来发展重点区域开发,规划储备一批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社会引爆点的重点项目向全球推介,把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充分引流、汇聚到政府预设的发展轨道上来。要加大优质项目招引,提高项目效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三图一表”,集中力量到目标城市和重点企业开展招引活动,坚决防止简单以政策优惠作为项目招引谈判条件,确保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要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对优质项目优先匹配要素资源和政策支撑,完善上下游供需链、横向协作配套链,抓好龙头企业和“卡脖子”环节项目招引,千方百计提升单位投资强度和项目产出带动效益。要加大项目促建,提高重大项目落地效率。提前做好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确保产业园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确保项目随时引得进、落得下。在产业功能区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项目审批上实现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双压减”。只要企业在承诺的时间内完成要件,就视为企业获得部门审批。
要以优越的营商环境集聚高质量要素。坚决摒弃以低门槛、低成本、低地价为手段的竞争方式,转变到依靠优越投资环境、优良配套环境吸引投资、人才和优秀企业上来,加快营造对全球高端要素的持久吸引力。要以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集聚资源要素,大力实施产业功能区“二次开发”,加快推进产业生态云平台、标准化厂房建设,前瞻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功能配套,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度、行业聚合度、要素集聚度。要加速形成创新势能集聚资源要素,引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创新平台在产业功能区布局,完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利益绑定机制,以创新生态链促进要素资源联动聚合、转移转化。
要以优越的营商环境引育高能级企业。高能级企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网络的关键节点。目前,在蓉六类500强企业693家,与成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比仍有很大争取空间,必须充分依托成都不可替代的城市资源竞争力、生活成本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统筹深化内培外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世界级企业。要深化跨国公司精准招引,当前世界经济正深度调整与再平衡,跨国资本进入新一轮调整和分化。调整意味着新布局,分化意味着新选择。要对企业投资布局、物流链条、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持续跟踪、精准服务,全力争取六类500强企业到蓉布局。要塑造“总部成都”竞争优势,积极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地区性总部、功能性总部落户成都,政策支持、要素匹配都要加强向总部倾斜的力度。要大力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向总部企业方向发展,加快建成总量最大、能级最高、环境最优的中西部总部经济发展高地。要推动“根在成都”的本土企业跨越发展,依托省内腹地资源优势,探索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错位发展模式,设立并购基金、区域平台、投资清单等政策工具,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以资本运作、供应链整合等方式跨行业联合重组、跨地区投资布局、跨所有制经营,尽快实现成都本土企业世界500强零突破。要努力增强企业向省内市州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输出投资的能力,政府招商引资都要带动企业向外投资,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真正形成国家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国际营商环境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好文章,要深刻理解市委市政府在新年第一天召开这样一个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专题会议的意义所在、目的所在、目标所在,真正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加大力度、攻坚克难,以部门、局部的创新创造带动全市营商环境的整体跃升,以全市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一元复始最是谋事关键,万象更新必须实干争先。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是一件造福全社会的大事,是一个事关成都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开新一轮西部大开放大发展先声,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天府更加美好的未来,以崭新的面貌和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