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会客厅 | 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黄家华:探索酒店“在地化”与“可持续”新范式
封面会客厅 | 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黄家华:探索酒店“在地化”与“可持续”新范式

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如何通过跨界合作、沉浸式体验与可持续实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运营样本。

在后现代消费主义与文旅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中,酒店空间正经历着从功能载体向文化介质的范式跃迁。当标准化服务体系碰撞地域文化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如何突破传统边界,既承载国际化标准,又深度融入本土文化?近日,封面会客厅专访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总经理黄家华,揭秘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如何在成都这座兼具烟火气与先锋性的城市肌理中,通过跨界合作、沉浸式体验与可持续实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运营样本。


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总经理黄家华


从“川粹云集”到创新实验:

让产品“走出”酒店空间


作为希尔顿集团在成都的重要布局,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的管理团队始终面临一道必答题:如何让国际品牌在四川文化的土壤中扎根?黄家华表示,在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本土化”并非简单的文化符号堆砌,而是从空间设计到服务细节的系统性融合。黄家华介绍,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以希尔顿集团的全球价值观为运营基础,同时将四川“五大元素”——川菜、川酒、川茶、川饼、川剧——深度植入产品体系。在客房服务中,伴手礼融入川茶文化;餐饮板块则尝试打破传统白酒的消费场景局限。酒店与本地白酒企业合作,在中餐厅包间推出“川酒入菜”定制化体验,并在酒店打造跨界空间,将川酒品鉴与客房服务相结合。“白酒常被视为传统消费品,但我们通过场景创新,让年轻客群感受到川酒的文化内涵。”黄家华表示,此类尝试使酒店本地客群占比显著提升。



“主厨季”五周年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活动


2024年,希尔顿集团举办“主厨季”五周年活动,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携手成都繁星戏剧村、泸州老窖以及川饼代表品牌协盛隆为宾客呈递了一场以川菜、川剧、川酒、川饼、川礼相融合“川粹云集”的主厨季晚宴活动,为宾客带来充满四川特色的美食盛宴。“我们希望打破酒店物理空间的限制,让消费场景与社会文化产生更多连接。”黄家华提到,未来计划还将与东郊记忆“蜀宴赋”合作,将汉唐蜀地文化元素融入菜品设计,或用西式烹饪呈现川菜24味型,或以巴蜀艺术为灵感设计宴会场景。此外,酒店还与本地川饼品牌“协盛隆”合作,以西点工艺重塑川饼,用创新手法拉近传统美食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文旅融合:从资源联动到细节渗透

深化绿色公益可持续实践


东郊记忆艺术区是成华区近年的重点打造片区,定位于“文商旅城融合发展新名片、都市工业转型升级新典范、西部文化艺术产业新高地”,规划“两轴一核三组团”产城空间,并提出“2027年基本建成全国文创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宏大目标。如何将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的酒店服务与东郊记忆艺术区艺术展览、创意市集等资源联动?黄家华的策略是“双向渗透”——既将文化引入酒店,也让酒店服务“走出去”。


位于“国际杉”的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


4月12日,“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在东郊记忆拉开帷幕,开启一年一度的蓉欧文化盛宴,“欧洲风情街”也火热开街。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推出定制套餐。宾客入住时可获赠主题伴手礼,并享受定制化旅游路线规划服务。“我们还将婚宴套餐与喜茶联名,让传统婚宴更贴近年轻人审美。”在黄家华看来,“酒店+在地文化”的核心是“轻量化植入”。不是生硬地贴标签,而是通过细节让宾客自然感知文化。


面对全球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命题,黄家华表示,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覆盖了从食材采购到能源管理的全链条。在餐饮端,酒店通过“菜单工程计划”优化食材采购,减少厨余浪费。“川菜调料和食材种类繁多,我们建立科学的统计系统,有效管控厨余产生。”供应链方面,加强本地化采购,使用可持续认证海鲜与无笼鸡蛋,以降低运输碳排放。能源管理上,酒店全面采用LED照明与节能空调,大幅减少碳排放。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与成都大爱感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回收客房塑料瓶,经再生处理后制成救灾物资。“20个塑料瓶可生产一件T恤,50个能制成一条毛毯。”黄家华表示,这一举措让宾客的日常消费与公益直接挂钩。


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客房实景


从文化融合到可持续实践,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的探索为国际品牌本土化提供了鲜活样本。黄家华坦言:“酒店业的未来,不再是单纯的空间竞争,而是文化洞察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比拼。”随着“酒店+在地文化”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成都滨江希尔顿逸林酒店将持续书写一段“国际与本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叙事。


天虎科技 成都范儿

扫码关注成都范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