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为啥子有那么多重庆人?
想搞称头的进来看
成都,为啥子有那么多重庆人?
四川按顺时针方向走,分别与甘肃、陕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7省(市、区)相接。
但在今年除夕(1月24日)百度人口迁移地图中,迁入四川人口主要来源地为:
1.重庆
;2、云南;3、广东;4、贵州;5、陕西。
重庆占四川迁入人口总量的38.42%。
城市层面,成都人口来源省外城市前五名分别是:1.重庆;2、北京;3、上海;4、西安;5、深圳。
重庆占比7.80%排名第一。
[1]
?成都东站客流。四月的梦/图虫创意
所谓“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迁移反映了人口流动与往来,也间接是经济、交通、历史等因素的反映。
成都,为什么有这么多重庆人?
成都,重庆人的第二故乡
在成都,重庆人往往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亲戚或朋友。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无非两点:
在过去,重庆直辖前,重庆人都有一个“省城梦”,他们到成都,因为工作或淘金留了下来,但和重庆老家还有联系;
在现在,更年轻的重庆人依然往成都跑,有些人常住在成都。
?1997年6月18日,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正式挂牌。/重庆晚报
20世纪80年代
开始,重庆大量的三线建设工厂和科研机构陆续搬迁到了成都,跟着搬迁的还有数十万名员工。仅成都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就生活着大半重庆人。
90年代
,随着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十陵先后迎来了宁江厂以及天兴厂,随之跟着过来还有一大波的重庆人,他们全是在南川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
慢慢地这些重庆人开始在成都安家,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也有的把家人从重庆接来,开始在成都开启新生活。
?成都十陵街道宁江厂家属小区内,随处可见三线改造的文化长廊。/巴适成都
另外,在重庆外流人口变迁中,还有一个组织起着重要作用,
渝商
。渝商是成渝关系亲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分布在各行各业,还联合发起成立了四川省重庆商会,商会现有会员单位1198家。
重庆在蓉企业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建筑、房地产,成都的几大建材、家居市场,已经被“重庆商帮”三分天下。[2]
有的重庆人成群结队到成都淘金,也有重庆人是单枪匹马去成都闯荡的。
成都蛟龙港远近闻名,一个民营工业园区开创了全国先河的用地与开发模式,创始人黄玉蛟就是重庆涪陵人,1999年初来到成都“造”了一座幸福之城。
?成都海滨城,蛟龙港产业转型升级的首期项目,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年承接游客人数突破2000万人。图为海滨城海立方
当然除此之外,新一代高学历年轻人也有很多到成都发展。
据百度地图发布《
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
》显示,除四川省内其他城市之外,成都人口主要来自重庆、广东、江苏、浙江这四个区域,占成都总流入人口的
70%以上
。
进一步从城市层面观察,十大新流入成都常驻人口来源城市分别为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昆明、东莞、武汉和拉萨。重庆再度上榜,以
6.06%的占比
远远超过其他城市,成为了成都新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
?机遇成都,越来越多的跨省移民选择在此扎根。/奉龙DaneL
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成都可以说是重庆人的第二故乡。
成都,重庆人的亲密邻居
那么问题来了,重庆人为什么要前赴后继跑到成都创业、居家......
我们首先从
地理气候
角度寻找原因。
两山夹一平原的成都,占据了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堪称精华中的精华。它风景秀丽,近处可见龙泉山万木并立、郁郁葱葱,远处又可仰望终年积雪的西部雪峰,更加有着一年四季分明的好气候。
?成都龙泉山与蜀山之王贡嘎同框。/ 嘉楠
重庆正处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坐盆底、倚盆沿,横跨盆中的方山丘陵、盆东的平行岭谷,以及北、东、南三面皆山的盆周山地。山地、丘陵面积占了90%以上,山城名副其实。[3]
?重庆在四川盆地的位置。/蒋雪
?成都到重庆间的盆地内部地势剖面图。越往重庆,地表起伏越大,但总体海拔却在降低,盆地整体也是向东南倾斜。/蒋雪
重庆人上坡下坎,练就了黄桷树般的坚韧与顽强,但这样的地形较为闭塞,热空气难以散开,导致气温较高。
加之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导致重庆的空气湿度大,全年风速小,所以重庆地区的热,不仅仅是气温上的热而已,而是体感上的不舒服。
?山城,是重庆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别称。/olc_MOLI
重庆和成都,纬度和海拔都相差无几,但是为何成都的夏天相比重庆而言要凉爽一些?
这里还有一个
气压因素
。
夏季势力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控制我国的时候,盛行下沉气流,但副高的西伸延伸不了那么多,只能到达达州和宜宾一线附近,而影响不到成都,所以成都的夏天相对凉快。[4]
?半山半水,重庆也被称为“火炉”。/鉴心
经济发达地区更具备吸引力,对人口迁移的拟合模型显示,GDP和人口迁入率有着不可小觑的关系。[5]
重庆凭借着良好的码头优势形成生产力,并且快速通过规模优势进入到了GDP2万亿俱乐部之中。
2018年全国GDP前10名城市排行(亿元)
?“中国城市大比拼”各地区统计公报数据
2018年,重庆成为继北上广深之后,第五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远远领先成都的1.5万亿。但GDP总量一旦转到人均上来,画风可能就变了,人均GDP的多寡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018年重庆、成都GDP对比(亿元)
?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
2018年,成都人均GDP9.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万元,购买力领跑西南。重庆人均GDP6.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万元。[6]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一座拥有人口3000万的超级都市,全市面积8.2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相当于6个多的成都,GDP摊到人均自然就不算多。
2019年,第一财经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成都以综合指数100分,第四次蝉联
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
。
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点击查看大图
滑动查看更多
在这个榜单上,成都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上均表现亮眼。新一线第一城,成都作为最“巴适”的去处,自然是外面的人挤破头想进来,里面的“土著”不愿出去。
有意思的是,重庆人也热衷于在成都买房
。
根据贝壳找房发布《
2019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成都篇
》,新一线城市中,成都购房需求和交易热度最旺盛,仅次于一线城市北京。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购买成都房屋的人群中,80.6%都来自四川。至于外省的购房者,则属另一个“西南霸主”——重庆人最多。另一方面,据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流入重庆的人口中来自四川的占46.7%,成都到重庆买房的人也越来越多。
勤劳质朴的重庆人张嘴闭嘴都在“找钱”,“找钱”干什么?到成都去买房子过安逸的日子。
重庆人常年穿梭在一座地图无法导航,12楼出去就是马路的8D魔幻城市,来成都感受“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体系,似乎到了“温柔乡”。
?刷爆短视频平台的轻轨穿楼——重庆李子坝轻轨站。/重庆晚报
成都
的吸引力还在于她4500年城市文明史和2300年建城史浸润出的天府文化,重庆人被杜甫的诗歌,诸葛亮的智慧,蜀绣的华美,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吸引而来。
他们在这座城市能够不为挣钱所累,而是享受人生。夏天还没来,早就上青城山避暑了;秋天九寨沟和米亚罗的红叶红了,赶紧驱车前往......
重庆
是“红岩精神”起源地,比起市区内渣滓洞、白公馆、大礼堂等红色景点,成都周边的自然风景,市区里面的人文景观就太吸引人了!
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熊猫基地、青城山-都江堰等91家国家A级景区全堆在成都主城区和周边。
?成都的文化里,有一种闲适的气质。/ Ying Wu
每到节假日,重庆人更愿意一窝蜂自驾往成都,要么成都周边休闲游,要么走川西进藏,不亦乐乎。
成都,重庆人的血脉兄弟
这么看,重庆人不断来到成都,并且定居成都,其实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实结果。重庆人来成都,
离家近、交通成本低
,也远比不上北漂、沪漂或者移民海外孤独。
2009年“达成铁路”改造工程开通,成渝之间开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间压缩到2小时。2015年
“成渝高铁”
通车,成渝之间运行时间为1小时27分钟。据统计,2009年-2019年成渝动车开行十年来,已累计运送旅客约1.8亿人次。[7]
?从重庆北站发出的成渝高铁列车在璧山区的油菜花田旁飞驰。/ 重庆日报
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血脉交融,远比分歧隔阂多得多。
巴蜀自古一家,成渝同源。
一样的川腔,在外地人听起来难以分清彼此,成渝口头禅可以在两地同时流行。粉丝们说,
李伯清不只属于成都,应该属于成渝大地
,三杯烈酒哪能割舍两地情谊。
曾经闻名全国的中华老字号川菜餐厅老四川,不在成都,而在重庆;曾经享誉全国的天府可乐,不在成都,而在重庆;近两年有一家从成都火爆全国的火锅店,名叫小龙坎老火锅,而小龙坎这个地名,不在成都,而位于重庆沙坪坝区。
?麻辣火锅无疑是成都和重庆两地的美食招牌。/阿岛妹妹_
西南大学,西南财大,西南政法,西南交大
......有几个人分得清他们到底在成都还是重庆?
?西南大学是西南师范和西南农业大学的“爱情结晶”,你又知道他们在哪吗?/重庆潮生活
2020年,
成渝公积金
已初步建立跨区域转移接续和互认互贷机制,作为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刚需中最重要的一环,已经开启前进的步伐。那么,接下来成渝主城区医保、社保、养老、教育等互认互通的趋势,已经不言自明。
成都、重庆在语言、饮食、生活方式上都是如此接近,可以说,不管是重庆人到成都,还是成都人到重庆,几乎没有任何的适应成本。
喜欢一个城市就如同喜欢一个人,虽然有很多很多理由,其实最后是勿需理由的。毕竟大家既爱重庆的悍,也爱成都的绵。所以成渝强强联手是顺势而为,更是流淌于血液中的一脉深情!
成都,有种甜叫遇见重庆
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CP已官宣!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成为成渝地区人们热议的话题和广泛的共识。这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双城记”,是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一体化。过去双城之间的竞争是拔河,如今双城之间的合作是抱团。
成渝动车每天往返超过60趟,时速300公里。车窗之外,成都和重庆人都在狂奔,未曾停歇,也不能停歇。两座城市越跑越快,也越跑越近。
因为只有共同站在
“中国经济第四极”
的位置上,西部地区,才能具备更强的人口、产业、经济虹吸能力,较好发挥西部增长极作用,追赶跨越东部区域。
?站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可一瞰未来之城全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
所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绝非偶然。作为西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未来必将吸纳大量人口,其规模甚至可能以千万计。试想,今时今日“巴适得很”的城市,再涌入上千万人,是什么体验。
越过山丘,空间广阔。
成都“东进”跨越龙泉山,变“两山夹一城”的逼仄为“一山连两翼”的宽广。打破千年单中心的城市小格局,成就城市面向未来永续发展的新空间,也为支撑建设世界级成渝城市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渝地区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拥有3座国际枢纽机场,正形成全覆盖五大洲220余条国际航线、2亿人次客运能力的空港优势和年超3000列国际班列、1.9亿吨航运吞吐量的陆海联运优势,集聚22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为西部地区打开了链接全球的新窗口。
?5月22日,从空中俯瞰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成都日报锦观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起步之年,两地间撒起糖来也是相当齁人:成都宽窄巷子&重庆洪崖洞组成的“宽洪大量”强势上线;五月的蓝花楹同时造访两地街头;连雨后超美的双彩虹也是双份......
成都、重庆最大的相似,则是成渝人民
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如出一辙
。
经授权转载自
微成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