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开幕,  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导览日”带你完全体验!
“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开幕, 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导览日”带你完全体验!

本次展览活动将持续到9月2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开幕


《万山红遍》,这几乎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中国画作品之一。 灵感源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这一系列备受藏家青睐,拥有“国民级”知名度的作品来自李可染,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画艺术家之一。

 


李可染和四川有很深的渊源。他的重要作品和艺术思想成熟走向高潮的重要环节,都源自于四川。这一次,李可染画院及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历时一年辛苦整理,将李可染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带到成都。这些作品大多来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藏和私人的收藏,完成了李可染长久以来的心愿。

 

 

此次展览共58件作品,包括水墨原作30幅,珂罗版水墨作品8幅及铅笔写生小品20幅,囊括山水、人物、牛三大创作主题。展览精选李可染不同创作时期的佳作,勾勒出其艺术生涯的大体轮廓,清晰地梳理了他在蜀中的艺术活动,是近距离了解李可染艺术的绝佳时机。


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的李可染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拜钱食芝为师学习中国画,后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专攻西画。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李可染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师从齐白石、黄宾虹。


40年代时,李可染的人物作品就已经具有了鲜明的特征和很高的造诣,意趣倾向于古代文人画的疏简洒脱。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万里写生,融汇中西艺术之长,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机。

 

(上:《襟江阁》 下:《明月松间照》)


李可染的创作在六十年代进入高峰,作品气象沉雄博大,韵致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晚年的作品超越对景创作,追求神韵,在意境营造和笔墨语言上进入化境,其成就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李可染画山水,是为了“给祖国山河立传”。其中不少作品都与四川的山川、人事有密切联系:乐山大佛的巧夺天工、峨眉的重峦叠翠、山城重庆的跌宕起伏、武侯祠与杜甫草堂的文化底蕴,曾让他深深折服;杜甫、李白的诗歌给予了他山水画创作、命名的灵感;诸葛亮的事迹也曾多次成为他的绘画题材。可以说,李可染的艺术境界,与四川的文化、风物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上:《杜甫草堂》下:《峨眉秋色》)


而与四川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水牛,也是李可染一生所钟爱的创作母题。李可染笔下的牛,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这次展厅一楼的四幅牧牛图正好构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场景,是艺术家对于童年的回忆和对美好世界的映射。直到晚年,他的画室名仍为“师牛堂”,足可见李可染对牧牛题材钟爱至极。

 

(上:《松荫放牧图》 下:《忽闻蟋蟀鸣》)


此外,二楼还有几组灵动的铅笔写生手稿,代表了李可染高超的速写水平。在李可染的一生中,随时都会带着笔和纸进行创作。这次展出的,只是他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的几千个场景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也是李可染之所以能成为大家的原因,寥寥数笔,形神皆备。

 

 

 

8月14日下午两点,武侯祠美术馆联合一庐艺术,特别设计了“馆长导览日”活动,特别邀约50位媒体/嘉宾参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马萍女士、一庐艺术总监韩冷出席了这次活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马萍女士(图中)与嘉宾交流

 

(图1:“馆长导览日”活动执行方,一庐艺术总监韩冷以她的独特视角为嘉宾带来“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导览,擅长“将艺术进行大众普及”的她讲解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图2:青年国画艺术家金鹤然为嘉宾讲解国画创作)

 

 

(图3:嘉宾创作属于自己的水墨作品)

 

 

(图4:嘉宾展示自己的创作)

 

 

(图5: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特级讲解员为嘉宾导览)

 

本次展览活动将持续到9月2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8月9日-9月2日 10:00-17:00

展览地点: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成都市·武侯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荐馨殿)

主办单位:李可染画院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执行机构:成都·武侯祠美术馆

 


新版下载

成都范儿官方APP 扫码下载成都范儿    发现成都生活方式

天虎科技 二维码下载

客户端下载: www.cdf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