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写作文吐槽老师拖堂,老师发朋友圈自省
导读6月10日,一篇吐槽老师拖堂的小学生作文在网上热传,文章作者是南坪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的张晟远同学,他生动
小学生写作文吐槽老师拖堂,老师发朋友圈自省
导读
6月10日,一篇吐槽老师拖堂的小学生作文在网上热传,文章作者是南坪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的张晟远同学,他生动形象的“吐槽”,把不少人看乐了的同时,也看痛了老师们的心,更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思,来看看有没有戳中你的心声。
张晟远同学所写的作文
老师的耳朵像塞上了耳塞
“
提到拖堂,我们的心瞬间就跌到了深谷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讨厌拖堂!
”作文一开头,张晟远便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然后,他在作文中将老师拖堂的故事娓娓道来:“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快下课时,教室里安安静静,只有老师在讲话,老师的嘴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地吐出字来。我像一摊烂泥一样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脚不停动着,时不时地瞧瞧门口,看看下节课的老师来了没有。”
“小郭已经快坐不住了,手撑在桌子上,等下课铃一响就一个箭步冲到操场上。别以为成绩好的小程和小李很听话,其实他们已经在准备玩过家家的材料了,希望老师别拖堂。”
“‘叮叮’优美的下课铃声响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样,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可是老师的耳朵像塞上了耳塞一样什么也没有听到,仍然像机关枪一样射出字来……老师快讲完吧!”
下课铃响了一会儿后,我们快坐不住了,可是老师仍然没听见,操场上的欢声笑语飘进了教室……
老师不要再讲了!我们受不了了!
“终于,老师讲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座位,谁知刚走出教室一步,上课铃就响了。”最后,张晟远发出感叹:“
拖堂真要命!
”
家长学生齐点赞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
假期间,张晟远完成的语文家庭作业。10日,当他交上这篇作文,很快就在年级传开了,其声情并茂的“吐槽”在师生中引起了热烈讨论。
“
文章写出了真情实感,非常生动、形象、具体。
”尽管是一篇“批评”老师的文章,语文陈老师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读完后不自觉地反思。
陈老师将此拍照发到朋友圈,老师们纷纷被张晟远的诚实、率真打动,就此展开了讨论。不少老师将它分享到了自己的朋友圈自省,并呼吁道:“
别拖堂了,因为没有人听。
”
这篇作文不但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家长、学生也纷纷为此点赞。当天的语文课上,陈老师将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念给了班里的孩子们,学生们也纷纷称赞这篇作文写得好,写出了他们的心声。
想让老师们看看 拖堂时学生状况
在学校教室里,张晟远讲述了自己写这篇作文的由来。
“快要期末考试了,这段时间老师经常拖堂,”张晟远一脸无奈地说,上周四上午,第二节课后15分钟的休息时间被老师拖堂占用了,没想到第三节课下课数学老师又拖堂了,“正好语文作业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很想让老师们看一看,拖堂时同学们是什么样子。”
“玩卡牌的、看课外书的,老师还在讲,但很多同学都在做小动作了。”坐在第四排的张晟远将同学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他说,班里41名同学,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早就坐不住了。
放假当天,他便一气呵成完成了这篇作文,父母没有指导,他自己也没做修改,“老师拖堂时,很多同学好像被蒸发了水分,只剩下躯体在教室里,比较好写。”
老师:争分夺秒想让孩子多学点,实属无奈
上课会不会经常拖堂,老师们则是因人而异。
“因为数学题比较有逻辑性,有时已经讲到一半,就想接着给他们讲完,如果留到下一节课,又要重新开始,所以有时就占用了一些课间休息时间。”张晟远的数学老师梁老师坦言。她同时表示,自己坦然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
大多老师都不赞成上课拖堂,其实老师内心比学生更渴望下课和假期,但是本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心,争分夺秒想让孩子多学点,同样的问题不断重复解析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深入的了解。毕竟老师们都知道,下课了学生们根本听不进去。
不少老师表示,以后也会注意拖堂问题,真正做到在课堂期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呼吁大家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一味指责。
专家:课间“留白”比拖堂更有助于学习
“孩子们用写作文的方式来吐露自己的心声,老师们应该引起重视,要杜绝拖堂!”重庆市教科院原副院长王纬虹对此表示。
他说,课间休息时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老师拖堂的时候,学生早就想着处理自己的事情,老师觉得把内容讲完很重要,但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老师应从孩子听课的状态、质量等方面来考虑。
“
老师的苦心与责任心值得理解,但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
,”王纬虹表示,无论当堂课的知识有多重要,到了下课时间都应该停止了。因为从学习的科学性来讲,一节课下来,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几十分钟,也要让学生有消化、咀嚼、反思的过程,时间上的“留白”比起拖堂,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资料源自网络
文轩易得优公众号收集整理

“为教育、为未来”
文轩教育致力于成为基础教育领域
最为专业的 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