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标题: 以善待善 可助慈善事业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总管    时间: 2011-6-13 18:45
标题: 以善待善 可助慈善事业持续发展

近日读报,深为以痴善而著称的八旬老人张忠泉所感动。据报载,张忠泉一生勤俭节约,去年将自己省吃俭用和多年捡废旧物资所得收入10万元积蓄捐给了慈善事业,感动了众人,也遭受了社会上一些人的非议,妻子女儿也因此离他而去。然而,他痴于慈善之心不改,近日再次提出向盐城市慈善总会捐款9.75万元。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相关情况,耐心解释,婉拒了这笔捐款。老人也接受了慈善总会的好意,决定先安度晚年,百年之后再行"裸捐".

自古以来,慈善的首要之义就在于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共创和谐,营造一个良好的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张忠泉老人正是一个典型代表。如何保护善心人士的积极性,保证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慈善工作面临的崭新课题,摆到了包括慈善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面前。

能否善待善者,首先取决于慈善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即能否运用慈善发展的规律指导慈善工作的开展。慈善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人们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律和规则。然而,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某些地区和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开展慈善工作,定指标,下任务,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从根本上看,这无异于杀鸡取蛋,把本应是"我慈善我快乐"的事变成了行政命令,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应当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防止竭泽而渔,方可保证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善待善,还要求慈善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换位思考。按理说,捐款自愿,来者不拒,然而,慈善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到慈善工作的特性,设身处地为捐赠者着想,成为捐款者的好朋友。要防止片面追求多多益善,形成良性循环,使点滴慈善之水源远流长,形成浩瀚海洋。

以善待善,需要一个浓郁的慈善氛围和良好的慈善环境,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许多时候,社会舆论能促使一个事物成长,也有可能使其夭折。热心慈善事业者需要他人的理解与社会舆论的支持,因此,对于慈善之举,世人应当以善良心态待之,给予善意的理解和道义上的支持,并且在其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只有人人都献出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一枚颗粒饱满的种子,有了阳光雨露,有了土壤空气,再加上园丁的培育与呵护,就会成长为参天大树。神州大地的慈善大业,有了类似张忠泉老人这样的慈善典型引路,有了慈善工作者的良好心态和行为,有了党和政府营造的和谐环境,慈善的种子定会长成大树,形成一片绿荫,造福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使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之丰硕成果。







欢迎光临 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http://www.huaxi1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