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标题: 网络刷票 刷出学生公益的道德困境 [打印本页]

作者: 黄总管    时间: 2011-6-21 18:39
标题: 网络刷票 刷出学生公益的道德困境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网选活动,遭遇严重刷票行为。昨天,新华社报道称,在逾30万网络票数中,近六成为刷票公司投票。主办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日前正式回应,已修改“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的评选规则,并删除刷票票数。(6月19日《京华时报》)
原本旨在评选大学生公益团队的活动最后演变成为“刷票大战”,这样的结局谁都不愿看到。大学生公益团队本就是属于无偿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每个获得资助的项目也只有1万元以内的资助奖金,只能够保证团队的日常运行,所以就谈不上为了物质利益而导致这场恶性竞争。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刷票行为反映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道德困境:信仰迷失,追求功利性。罗曼·罗兰曾说过:“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反观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无处不高谈阔论理想和信仰,可是当信仰需要被实践的时候却集体迷失了,信仰的最后堡垒也失守。大学生向来也不缺乏智慧,可是当智慧只用在投机取巧上时,那就玷污了大学生这个称呼,更是侮辱了公益事业的纯洁属性。
网络刷票也从来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前段时间笔者所在的学院进行学生会换届选举候选人网络投票,最后票数最多和最少之间竟有7倍之距。虽说最终此投票结果只作为参考,可还是有许多人热衷,发动各种人脉关系拉到选票。也就是说,只要与自己利益休戚相关的投票,当事人很少有不在乎的。近日的个税起征点网络投票,有将近8万网民参与了投票,这样的数据可信度显然比前者高,一来是监控比较严格,二来所投票之事与网民个人利益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还需反观的是,还有什么导致了大学生为了公益事业而采取“刷票竞争”?不难想象,是高校的公益事业的支撑资源不足。纵观各大高校,爱心社、志愿者协会遍地开花,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暑假都有“三下乡”支教团队深入农村和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校内报名者积极踊跃,可最终申请通过的人数却相当有限。姑且不论资金支持,学校和社会搭建的服务平台也是十分有限的。当公益事业和资源不足矛盾时,“功利性”的网络刷票以寻求机会也就可想而知了。
网络刷票,折射出大学生思想滑坡的无奈,刷出学生对待公益事业信仰迷失的道德困境,更揭示了社会公益事业资源不足的无情短板。只希望主办方不仅仅只删除了刷出来的票数,更要以此来删去残留在大学生脑中对待公益事业的功利心,帮助他们走出道德的困境。






欢迎光临 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http://www.huaxi10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