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盲拍”更多的时候体现出的是一种心术和意念,当眼前出现的一幕引起自己兴趣的时,刺激感会一下子传到手指。
07平遥摄影节闭幕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关于平遥街头拍摄的人物画面都一直静静地“躺”在苹果电脑里无暇顾及,到了假期才得空,开始坐下来一幅一幅重新翻看、整理,逐渐地,这些自然原始态的肢体和行为,这些话语时总透着几分淳朴的笑容,这些在古色建筑包容中保持着自己宁静心态的古城人们, 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仿佛把我带回到在平遥街头行走、骑车时的情形……
因为对街头抓拍的热衷始终未减,所以兜里总带着小型相机,以前玩胶片的时候是μ-II,再后来开始玩数码了就变成那些便携型强的数码相机,比如现在手头这台已经快磨掉皮的GX8。总之,身上带有一台相机出门似乎都觉得很踏实,“走哪儿、看哪儿、拍哪儿”已经成为这几年来的一种摄影习惯(甚至有点成生活习惯了)。因此这次到平遥也不例外,尽管因工作需要,这几个大摄影展区的每一个展览的几乎每一幅作品都要浏览,日程安排比较紧张,但是在每次的“客舍-展区-展区-客舍”的辗转街头中,还是不时能够看到很多令自己视觉兴奋的景象,那些平时在自己生活工作周围很难遇见的人和物,在平遥总是不断地在我的眼前展现、凝固,于是“边行走边拍摄、边坐车边拍摄、边骑车边拍摄”成为那些天在平遥的第二大乐事(第一大乐事就是在平遥可以看到那么许多的、各式各样风格水准的摄影作品)。
说到这样行进中的拍摄,即使是现在可以用LCD取景的数码相机,要想正儿八经取景的可能行也是很少的(除非是配一个外接延长线的LCD眼镜偷偷摸摸取景),所以基本上是看到哪儿快门就按到哪儿了,这样就不得不提“盲拍”的事情了。
和“抓拍”追求的那种快速和精确不同,“盲拍”更多的时候体现出的是一种心术和意念。当眼前出现的一幕引起自己兴趣的时候,这种冲动的刺激感会一下从大脑传递到了握相机的手指,凭着对自己手中工具日久的熟知和驾奴,在不抬起用眼睛进行取景的状态下,有意识地转动相机到意想中合适的方位,在合适的距离和合适的时刻,迅速按动快门,实现拍摄记录。此时的相机(镜头)真的就像是自己的眼睛,在一个非常规的视角观察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然后截取瞬间成为自己的记忆永恒。
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预想和结果,大多数时候,我的相机都处在P档,闪光灯一般不开,白平衡自动(后期我几乎只保留黑白灰的画面),对焦也自动,为求尽可能的画面细腻,感光度一般情况下设在ISO 64或者100。虽然利用自动测光在一些光比过大的场景中无法很好地顾全明暗,结果会出现过曝或者欠曝的遗憾,不过以目前成熟的照相研发制造厂商的水准,P档足以应付大多数情形下的拍摄需求了,而其它一些自动机能也基本能够保证一幅像样画面的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