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修路 易大爷生活朴素 成都金堂县梨花沟村老人易胜怀义务修盘山路,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和称赞 在成都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79岁的易胜怀上演了比《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修路更感人的一幕。为让“打柴的人减少工夫,来耍的人走得舒服”,2002年起,易胜怀坚持一个人将梨花沟廖家松林的山间小道拓宽,并在山间开辟新路。 9年过去了,他用坏了四五把锄头和10多根钻子,修成了一段长5里左右的盘山路,最宽处接近3米。 “在我们村,提起怀哥,人人都要竖大拇指。”梨花沟60岁的村民江世翠说。 修了9年路 羊肠小道如今能通车 前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梨花沟村廖家松林山脚下。自山脚向上望,一条道路延伸着,途经半山腰一户人家,继续向上蜿蜒。沿着这条路走了近200米,就来到位于半山的易胜怀家。 村民介绍,这条路过去只能容一个人走,是名副其实的羊肠小道。如今,最宽处接近3米,路上还有车辙痕迹,证明曾有车开上去过。 2000年,易胜怀从山脚下的村里搬到半山。2002年开始,易胜怀动手修从山下到自己住处的路。 “那时以为他只是想修段路方便自己上下山,没想到一直修到现在。”正沿着易胜怀修的路上山打柴的村民江世翠说。易胜怀从70岁开始修路,修完这一段,又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修盘山路。 从易胜怀家的小屋出发,记者沿着尚未完全竣工的盘山路前行,用了20多分钟才走完剩下的路,路两边是菜地、麦田和松树。 这一条路最宽处有两米,可以容三轮车通过。遇到较陡峭的地方,路边靠外一侧便是堆起来的石头,土壤在上面盖了厚厚一层。 施工凭常识 斜坡和转弯都要设计 易胜怀个子不高,耳背,身体瘦削,一双大手布满老茧。 “我现在的身体还好,去年只差两天就全年没病过了,结果腊月二十八开始咳嗽,整得我吃了6天的药。”易胜怀的笑声爽朗,对身体状况很自信。他说,这么多年坚持修路,已经把身体锻炼出来了。 如果修路是门学科,那么,易胜怀几乎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整个过程,凭的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常识。 每年7-9月,是易胜怀集中修路的时间。这段时间,当地雨水多,土质松软。“我要趁着那个‘润’劲,容易挖,省力气。这时候土的黏性也强。” 在较陡峭的斜坡路上,路向内侧倾斜。易胜怀说,这是为了下雨时,雨能流到内侧,然后顺势流下来,不让雨水横着流出去将路面冲垮。 山路左转弯和右转弯的设计也不同。“右转的话,路的外侧要高些,左转基本平衡。”易胜怀说,他没看过什么书,都是凭多年来乘车时观察。“过去曾听人摆过《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小知识,也在修路时派上了用场。” 易胜怀的修路工具很简单,钻子、锄头、锹锄和簸箕。锄头挖土,锹锄刨石块,钻子把石块凿小。因为怕别人整不好,他修路从不要其他人帮忙。 “有人要帮忙,他都不让。有一次石块实在太大了,他请人来弄,还给人家付了钱。”易胜怀的侄儿媳陈秀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