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居民急盼“北改”:一定全力支持配合政府工作
魔码一下 金牛区五片区“变脸”
本报“北改”报道引起市民关注
川陕路是成都向北的重要通道
解放路二段260号隐藏在一片高楼大厦中
曹家巷还有上世纪修建的老红砖房筒子楼
曹家巷筒子楼,一位小住户在楼口晒太阳
老问题
房漏,瓦房一遇到大雨就漏得遭不住,太潮湿,肉都起霉了
房挤,不足两平米的阳台摆了床和柜子,是孙女的卧室和“书房”
新希望
“这是政府为我们做的最大民生工程,改造后我们的住房条件就好了。”
“政府要规划和整改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肯定踊跃支持。”
成都解放路二段260号一栋3单元49号是75岁周淑珍老人的家,她和老伴在这儿住了已有30多年。“因为房子经常性漏雨,天花板都腐烂了,房子经常遭淹。”说起住房条件,周淑珍有一肚子的话。
对于成都刚刚启动的“北改”,周淑珍一家人充满期待,“这就是政府为我们做的最大民生工程,改造后我们的住房条件就好了。”在表达对“北改”期盼的同时,解放路、八里庄等片区的不少居民也纷纷表示将全力配合“北改”工作。
道路窄
小巷一米多宽 三轮骑不回家
进入解放路二段,一排低矮的破瓦房就出现在记者眼前,旁边的道路拥挤不堪,水泥路已经凹凸不平……说到这一排破瓦房子,环卫工人杨大爷有说不完的话:“好生生的4车道,一到解放路二段,就被路边这一排烂瓦房变成2车道了,这样一来,既不方便又影响城市形象。”
沿着一米多宽的泥巴巷朝里走,记者来到解放路二段276号院。第一间低矮瓦房住户周大姐说,“巷子又窄又不平,平时想骑个三轮车都进来不到,很不方便。”
走进周大姐的租住房,一股霉臭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砖墙上挂着几大块“风吹肉”。“因为瓦房太潮湿了,一遇到大雨就漏得遭不住,肉都起霉了。”周大姐一家三口就挤在这1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因为条件太差,巷子里的住户基本都搬出去了,只剩少数几家。”周大姐说,现在这里住的大多是外来务工者。
房子挤
厕所连着厨房 孙女住阳台上
紧邻解放路二段276号的是260号小区,这里一栋3单元49号是75岁周淑珍老人的家,她和老伴在这儿一呆就是30多年。
周淑珍老人一套一的家里,有一张大床,一张长椅、一台彩色电视和一台电冰箱,不足两平米的阳台上还摆了一张钢丝床,钢丝床边有一个柜子,一盏台灯,几本书。周淑珍说:“这以前是我孙女的床和‘书房’,她今年都18岁了。实在是住不下,我儿子一家三口就搬出去了,现在只剩我和老伴两人了。”
周淑珍家的厕所和厨房连在一起,“厕所经常堵塞,整个厨房和厕所就要遭粪水淹,又臭又脏。”“想到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我们都高兴啊。”周淑珍老人笑着说。
交通乱
红绿灯不完善 出行极不方便
260号小区的治安巡逻员周明曲一家在这里已住了30多年了,“7口人以前就挤在这40多平米的水泥房里。”周明曲回忆说,“那时房间里只有床,每个床之间就用布隔开,换个衣服都要躲到厕所里去。”
周明曲对于“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的改造很是期待,她说这次“北改”是真的要整改了,“我们都很高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因为房子破烂,很多房子都被租出去了,治安成了大问题。”说起“北改”,周明曲表示“好不容易盼到,一定全面配合”。
八里庄中铁二局101仓库附近,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红砖房,年久失修,治安复杂,交通混乱,红绿灯设施不完善,人们出行极不方便。
1962年,居民周为蓉搬进了八里庄小区,一晃40多年过去了,说到“改旧”,周为蓉最初的想法是“舍不得”,不过她说:“政府要规划和整改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肯定踊跃支持。” 邓丹华西都市报记者姚长寿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吕甲张磊杨涛摄影
通路便民 “北改”要补“短板”
成华区“北改”区域部分企业和成华区“北改”推进办负责人,回复市民热点话题
昨日,成都“北改”全面启动的消息经媒体披露以后,在城北片区引起了巨大震动,许多居民奔走相告,成为茶余饭后探讨的热点话题。
交通出行和公建配套项目建设成为片区居民和区域厂商反映的重点。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成华区“北改”区域部分企业和成华区“北改”推进办负责人,对这些热点话题进行权威回复。
反映1:环境脏乱
家住双水碾的吴东林告诉记者,他家就在五块石车站附近,这里人多车多,小商小贩随处可见,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市容市貌脏乱的问题。
“北改”对策:“地净”“水清”“天蓝”
成华区区长夏先义表示,成华区将结合“北改”工程全面治“脏”,净化环境。“一要‘地净’。我们要结合新一轮环卫招标,选好公司、提升标准、消除死角。二要‘水清’。推进方家河等8条河道治理,凤凰河等6条黑臭水沟整治。三要‘天蓝”。实施道路全面硬化、裸土全面覆盖、绿化带全面提档降土等工程,确保大气优良天数达317天。”
反映2:商气不浓
位于双水碾辖区的成都圣地亚公司负责人反映:目前川陕路上下班高峰期道路堵塞,城市环境差,商气不能聚集。
“北改”对策:美化环境,积聚商气
成华区已确定了今年计划实施“北改”项目160个,年度概算投资174亿元。其中城市形态类项目122项,概算总投资443.4亿元;城市业态类项目23项,概算总投资173.2亿元。
同时,成华区将大力治“差”美化环境。制定店招店牌整治规划,完成直管公厕改造,对市政设施进行清理、更新和改造。加强工地管理,拆迁工地必须打围、亮化。
反映3:道路不畅
双水碾辖区一家开发企业负责人说,由于北新干线从一环路起跨,以后直接到三环路,在双水碾辖区没有匝道,“只能看不能走”,令辖区数万车辆望“桥”兴叹。
“北改”对策:对外连通、对内贯通
成华区将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贯通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转换,实现“对外连通、对内贯通”,抓好建设北路北延线、2.5环成华段的拆迁及建设,启动实施熊猫大道、建设南路南延线、桃蹊路北延线等28条新建和改扩建道路的建设,配合市上推进二环快速通道建设,争取实施成绵高架三环内、北新高架成华段等2条匝道建设。
反映4:上学不便
双水街道红花堰社区的张国川说,双水碾中学由于道路和周边改造问题,修了两三年都还不能投入使用,他只能将女儿送到其他地方读高中。他希望,女儿高三时能就近读书。
“北改”对策:31公建配套项目开建
今年,成华区结合“北改”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在“规划”、“促建”和“移交”上下功夫,协调督促各土地业主,加快实施双水中学、成都实验中学北校区、青龙医院、六医院城北院区、东林变电站、荆竹中路文化活动中心、青龙警署等31个公建配套项目。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东
不到中午就卖完 本报“北改”报道成“抢手货”
昨日,华西都市报“北改”的相关报道,引起了成都市民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居住在城北的广大市民更是将本报视为“抢手货”。昨日中午,在曹家巷一街坊口的一家老报摊,摊主郭大哥说,平常50份华西都市报一般要到下午才卖完,但昨日还不到中午就被销售一空。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摄影报道
背后故事
11月网友“江天一色”一封2500字的建议,直指城北三大交通困局,引来网友热议
12月建议书很快被工作人员送给成都市委、市政府,18日,成都市作出了“北改”的重大决策
一个网帖 触动“北改”决策
去年11月,一封2500字的市民建议,刊登在成都市政府网站上,引发热议。这条线索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个月后,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北改”的重大决策。
前日,在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作会上,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表示,决策线索来自于网络,决策源头来自于群众,是一项典型的问政于网、问计于民的重大决策。
市民建言 城北三大交通困局
去年11月,在成都市政府门户网站上,最热的市民话题,第一条就是网友“江天一色”提出的建议书。这篇题目为《关于着力改善成都城北交通现状的建议》,从三个困局剖析城北交通落后的现状,并提出城北短板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动大手术,必须重新规划火车站、铁路线和专业市场,将其分散迁建到三环外并进行几十年不落后的整体设计。
网友热议 期待早日启动改造
这封建议书一出,引来网友热议。许多的网友表示了支持:“坚决支持,城北是该改善了,真心希望政府不辜负城北百万民众期望。”
这封建议书和其他相关建议、意见和呼吁,很快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整理成文,送达给成都市委、市政府,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深思。
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北改”的重大决策,要通过北改工程,一次回应成都市民对未来城北的关切。
规划回应 市场调迁道路改造
记者在成都“北改”工程2012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中发现,网友“江天一色”此前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得到了回应。
比如在产业升级方面,对商品市场做出了“绕城高速内不再布局任何批发市场”,实施“关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型一批”的模式进行调迁。
在基础设施方面,2012年将建46.5公里道路,新建北站汽车客运站,并改造解放北路、熊猫大道、二环路快速路等。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市民建议
“北改”实行片区领导负责制
华西都市报讯(邓丹记者赖芳杰)本报昨日刊发“北改”相关报道后,家住成都金牛区人民北路一段的市民李渝生打进华西都市报热线,表达了一位城北人的热切关注和建议。
李渝生建议,推进“北改”实行片区领导负责制,每个改造片区由所在区的几位区领导划分“责任田”和进度,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来透明监督。
市场参与
成华区: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北改”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东)继披露“北改”方案之后,成华区又对“北改”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向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记者昨日获悉,成华区已将“北改”列为规划建设“一号工程”,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北改”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区范围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北改”工程;并将加快“五轴七片”城市设计,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北改”、鼓励“北改”范围内企业进行自主改造。
据了解,成华区将实施市场化的原则,鼓励“北改”范围内企业进行自主改造和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改造,建议涉及增加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划拨补办出让的费用全部返还区上,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鼓励企业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