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杨仕成
背后利益链示意图制图李潇雪
锦江法检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翔
●专人群发短信、专人取钱、网络公司复制手机号,主犯负责电话设置陷阱
●专门的网络公司能更改对方手机来电显示出的号码,造成克隆手机卡假象
“想做和别人一样的手机卡,能听到别人的通话,看到别人发的短消息吗?他不会发觉哦。”近日,不少市民都反映,手机上经常会收到这样一条由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手机卡真能复制吗?你的手机真的会被监听吗?就在去年11月23日本报“华西调查”揭露类似诈骗手段后,2月13日,锦江区法院对一起手机短信诈骗案宣判,4名被告被判入狱,并处罚金。
随着这起案件的判决,以“复制手机卡”为名诈骗的隐秘利益链条,渐渐浮出水面……
想窃听亲属手机 汇款4万元发现被骗
去年初,成都市民刘军(化名)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对方声称可以复制手机卡,窃听他人的通话。
为了窃听一名亲属的手机通话,他拨打了对方电话。“收费很低,就几百元钱。”接电话的男子说。随后,刘军向对方账户汇去了几百元钱,并将要窃听的号码也发了过去。
没过多久,刘军就接到和亲属手机号码一模一样的电话,打电话的人正是能“复制手机卡”的男子。
这名男子说,复制卡已做好,但由于技术原因,复制卡必须和一种价值近万元的高档手机绑定,所以刘军还要再汇款。刘军没有多疑,又把钱汇了过去。
在谈到如何交货时,男子说他在外地,复制卡是违法产品,不能邮寄,他们只能派人上门交货。
但害怕刘军是民警,所以他必须再付上万元的保证金。对方以各种名目收取货款,当刘军连续汇去4万多元后,该男子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去年4月,警方在长沙将犯罪嫌疑人挡获。经过讯问,主犯胡某供认:“我们复制手机卡是假的,都是为了骗钱。”
所有业务均外包 主犯坐收八成诈骗金额
在随后的调查中,检方发现在犯罪地点,没有任何的技术设备,而这些犯罪嫌疑人对于手机技术、网络技术,也是一窍不通。
“短信是别人群发的、有专人到银行取钱、手机号由网络公司复制,而他们只负责在电话里设置陷阱。”锦江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陈俊说,在这起诈骗案中,实施犯罪的每一步都有处于灰色地带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利益链条紧密结合。
原来,胡某在2010年12月,找到朋友彭某协商搞复制手机卡诈骗的勾当。在初期尝试成功后,他们先聘请了4名业务员帮忙接电话,包吃包住,每人发放两个手机、两张新卡,规定每笔业务按骗到金额的10%提成。
然后,胡某找到一家专门的短信群发公司,按每条短信不到1角钱的价格,群发诈骗短信。多的时候,每天可以群发上万条。
当被诈骗人上钩后,对方汇出的每笔款项,都会进入专门组织提供的账户,再由专人转入胡某账户。这个组织转存的每笔款项,都会向胡某收取3%的手续费。
而在网上有专门的网络公司,可以随意更改对方手机来电显示出的号码,造成克隆手机卡的假象。
陈俊说,除业务员的提成和业务外包的成本,每次胡某和彭某可拿到诈骗金额的80%。
被害人想要报警 对方利用个人信息恐吓
“先是欺骗,然后是恐吓、威胁,让你不拿钱都不行。”陈俊说。
在已认定的16起案件中,被害人来自全国各地,最多的被骗了8万多元。有的被害人在上钩后,甚至一整天都呆在银行汇款。一旦被害人停止汇款或想报警,胡某就会从网上购买到对方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并让业务员以此为威胁,以致被害人只能自认倒霉。
检方发现,向胡某购买复制手机卡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窃听妻子或丈夫的手机。在核实犯罪金额时,多数人即使被骗了钱,碍于情面和家庭,也大都不敢承认。
今年2月13日,锦江区法院对此案做出判决,最终认定胡某等人诈骗金额为22万余元,胡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10个月,彭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其他两名从犯分别被判入狱1年,并对4人处以相应罚金。
“克隆手机卡,技术上是绝无可能。”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提醒市民,因为手机进网在国家有严格规定,网内绝不会存在相同的两个手机号码。而窃听他人隐私,已涉嫌违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