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成都高新区。
创新成都
推进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支持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示范作用。
开放成都
积极推进四川成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全面推进成都打造内陆开放经济战略高地。
【大事记】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确定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
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部署。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2012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成都、重庆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支持成渝等重点经济区加快构建创新型区域,支持西安、成都、绵阳等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推进重庆两路寸滩和西永、四川成都、广西钦州、陕西西安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打造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摘自《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成都被列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博士说,“对成都来讲,这的确是当仁不让的。”
自古以来,以四川(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就是开放的高地,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都是开放、与国外交流的结果。李后强说,有多少外国人在这里定居?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在这里设领事馆和办事机构?有多少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在这儿落户?有多少外国旅游者?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的具体指标,而成都在西部城市中则是做得最好的。
李后强认为,作为政府,就要建立开放高效的国际化运行管理体制,全面加强经济政策、产业体系、国际金融、现代生活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建设,为开放提供环境保障。要建立区域性交通枢纽,大力发展国际性交通,发展现代物流业。要提高城市服务设施标准和服务能力,增强对外部人员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人力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高端人才会聚,尤其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会聚需要的软硬条件,成都都应该努力打造和配备。对市民来说,国际化就是要按照国际惯例来办,要有规则意识,要有文明意识,要有环境意识。
李后强分析,成都在经济总量和人口比重上,在四川处于“龙头”;在整个西部也位居前列。这个龙头抬不抬得起来,抬得有多高,对整个四川、整个西部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都成为了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必然带动省内其他市州,甚至整个西部快速发展起来,这是成都的重要使命。除此之外,成都又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成渝经济区建设关乎整个西部的大发展也关乎国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成都这个“核”变强大了,对成渝经济区建设也会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对西部大开发的未来也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东
“以更大的决心,加大西部资金投入”
“十二五”规划解读
从2000年至今,国家已经先后三次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与过去12年相比,《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无疑为西部带来全新的推动力。
与过去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有哪些亮点?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中表示,在开发政策上,《规划》要求,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落实好中央对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力度。
“十二五”展望——
经济增速、收入增速
“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刚刚获批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央关于到2020年西部地区要实现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的总体要求,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7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主要目标包括: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等。
“十一五”回顾——
5年间西部经济翻一番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五年。刚刚获批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盘点了“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大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对此也进行了解读。
成就
西部新增铁路8000公里
“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10年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
综合交通运输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车里程、新增铁路营业里程分别达到36.5万公里和8000公里。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资源优势逐步转
变为经济优势,三大产业结构调整至13.1:50.0:36.9,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5%和13.2%,西部地区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05年分别增长80.0%和85.7%。
不足
小康水平落后东部七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71.4%,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3年的水平。西部地区也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片中,有10片分布在西部地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