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影响整整几代人
成都市档案馆收藏的1991年关于学习雷锋的老档案。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螺丝钉精神,和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的精神,开始传遍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却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50年来,每年春天全国都会开展学雷锋活动,但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市档案馆查阅到了40多年前成都厂矿企业职工学习雷锋精神的珍贵档案,当年全城上下学习雷锋热潮的景象似乎又重回眼前。
“50后”学雷锋记忆:
“学习雷锋好榜样”感染每个人
上世纪60年代,无论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或是咿呀学语的孩童,都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动热潮中。据1963年3月27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印制的《每日荀报》记载,“成都电缆厂、机车厂、印刷厂、春熙路百货商店等十余个单位,都把学习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列为当前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时墙上的标语,黑板报、剪报、连环图、幻灯片和‘大喇叭’里广播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宣传内容,还有诗歌朗诵会、编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成都市档案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这个“50后”的记忆里,那时老师上课会专门讲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故事,放学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不少单位还会组织职工摘抄雷锋的生平事迹和日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气氛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80后”学雷锋记忆:
“雷锋”成为助人为乐的代名词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几乎人人会唱。把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已经成为那个时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
据1963年5月10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印制的《每日荀报》记载,“金牛区已有80%以上的农村团支部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了宣传雷锋同志事迹的活动”,“在厂矿企业,出现了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上先进的新气象”。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改革进入高潮。时代变了,雷锋精神在这一个时期的诠释也就发生了变化。
与姬勇上小学时所有同学争当“小雷锋”不同,在他80后的女儿这一代人心中,雷锋精神在社会中成为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里,学校会组织学雷锋小组,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去校外马路边擦栏杆……孩子们的想法十分简单:学习雷锋做好事就是光荣,就能得到老师表扬,得到小红花。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摄影吕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