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直击消费见证安全”,在“3·15”将来之际,本报以此为主题,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我们的初衷纯粹且真诚——“以形式多样、互动性极强的主题活动,号召最广大消费者群体共参与齐关注,提高社会各界对消费与安全的认识。” 考量现实,公众当有一个清晰判断,“关于消费安全,再严肃甚或重复的强调,都不会显得多余。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诸如“你举报我监督”、“100名消费者走进生产现场”、“安全产品评选”一类的活动,绝不仅是一种应景式举动,而是媒体机构运用专业操作,履行社会责任、维护民众利益的切实努力。 是的,“直击消费见证安全”,何其简单平易的一句话。但,寥寥数字之外,却是一个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商业世界。 或许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物质文明空前发达,“短缺”早已远远离去,乃至“过剩”成为恼人心事;这是最坏的时代,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操守,一次次遭遇普遍质疑,继而互信消弭、互害无止。沉疴既此,除寄望监管者尽心履职之外,媒介力量积极、全方位的参与,亦至关重要。 准确来说,不只是消费安全,一切关乎民众利益的领域,都是媒体关注、监督、呈现的对象。从职能分工看,传媒机构天然是社会守望者,阴霾下的勾当、暗地里的交易,都是我们努力耙梳、坚决曝光的事物;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无论三聚氰胺、地沟油,还是近期的假鸡蛋、注胶虾,一系列丑闻的见光,都可以看到舆论监督的影子。如今,面对又一年的“3·15”,我们试图延续那种伟大的传媒传统,并将之本地化、深入化、持续化。 行动起来,以己之手,拯救手中购物篮。请相信,你并不是一个孤独无援的顾客,也不是“消费者”大潮中被淹没的一员。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着足以维权的力量。你不仅有“货币选票”表达褒贬,不仅可以藉各种方式投诉不法,还有足以信赖的朋友——那些如本报一样,以自身行动净化市场的传媒业者。 哪些企业不诚不信?哪些企业负责用心?哪些产品质量堪忧?哪些产品货真价实?华西都市报告诉你答案,在“3.15”的特别报道中,更在日常的报道文字内。我们不是裁判者,我们只是传递消费者的真实观感、只是挖掘不为人知的真相、只是归纳分散而零碎的情感…… 努力捍卫消费者权益,努力监督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我们一直在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