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家政服务的业务拓展,行业利润变薄,做得好的企业才仅能有3%-5%的净利润
●虽然资金有限,但由于缺少固定资产,无法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许多家政公司老板断了找银行贷款的念头
今年以来,家政行业的热点不断。先是年初,月嫂行情暴涨,月薪普遍达5000元左右,最高上万元。
一时间,“天价月嫂”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甚至吸引教师、本科生加入了家政行业的大军。家政行业当真赚翻天?
数以千计的家政公司当中约有90%都贴着“小微”的标签。这些家政“小微”企业过得咋样?有着什么尴尬和期许?如何突围?
银行热情找上门 老板却早就断了贷款的念头
“银行经常热情地打来电话,没有什么好兴奋的!”宋瑞在家政行业里赫赫有名,他是四川川妹子家政有限公司的掌门人。近两年,前后有十多家银行找上门“关心”家政公司缺钱的问题。宋瑞说,他早就断了找银行贷款念头。这难道是因为不缺钱?
“缺!肯定缺!”宋瑞说,早在5年前就多次找到银行想贷款,可折腾了半天,也没有贷成。
宋瑞说,绝大部分家政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缺少固定资产。这与要求固定资产抵押的银行之间很难建立银企关系。他建议,小额贷款担保机构能够关注家政行业。
龙年刮起了一阵“天价月嫂”风。家政行业当真赚翻天?“家政公司多数活得辛苦。”宋瑞说,成都月嫂的平均月薪4000-5000元。近年来,四川家政市场的价格快速上涨,成都保姆月薪,2000年还是400元左右,现在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2000元以上。
但家政行业的利润非常薄,即便是产值上千万的企业,毛利只有20%左右,70%-80%的产值都用于支付家政人员的工资。算上租房、管理、培训等经营成本,企业做得好,才能有3%-5%的净利润。
调查样本:四川川妹子家政有限公司面临困境:缺少固定资产,70%的产值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工资节节高 家政公司业务量反而下滑
成本高,利润薄——这个难题也摆在了四川川嫂子家政公司总经理雷德友面前。
与大多数家政公司一样,川嫂子家政采取的是中介式的经营模式。在公司注册的家政人员推荐上岗后,公司按照月工资的25%收取中介费,其中向保姆收取5%,向雇主收取20%,一单业务收几百块钱。几百块钱的收入,还要分担房租、家政人员的培训等成本。
“房租涨得也快。”雷德友说,现在该公司租的100多平方的办公室,去年月租40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5000元。
保姆以及月嫂等家政人员的价格涨了,对生意也有影响。雷德友透露,上个月公司的业务量有50单左右,而之前生意好的时候上百单,日常也有60-70单,算来生意少了大约15%。
春节后,在办公室等待上岗的家政人员有了新差事——跑腿。雷德友说,这是他们最新的突围策略,给其他商家“跑腿”,比如帮着送一个空气加湿器。跑腿的起价是30元,根据跑腿距离和商品等收费不等,这笔收入家政人员和公司各分50%。保姆在公司待工的时候跑一趟,也能挣到钱,公司也多一个利润点。
“我盘算着下一步新增蔬菜、水果等配送业务。”雷德友说。
调查样本:四川川嫂子家政公司面临困境:房租、家政人员服务不断涨价,导致公司业务量下降,也摊薄了家政公司利润。
成都家政现状
家政公司1300-1400家
从业人员300000余名
规模多为30-50人
70%采取中介经营模式
中介费标准月工资的25%
●其中向家政人员收取5%●向雇主收取20%
行业协会点评:招工难是第一难题
成都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小兵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人们对家政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用工条件,年龄、文化、技能都有相应的要求,甚至有家庭把月嫂外形列入了首要条件。
“招人难。”王小兵说,现在家政行业用工缺口很大约为35%,这意味着有100个客户,只有65名员工服务,还缺35个人。今年,该协会接连搞了3次家政招聘会,来的企业很多,前来看的人也很多,可就业率却很低。打个比方,以前1天能招10个人,现在花10天才能招到5个人。招人难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观念问题,也有着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等。
谈到家政服务的价格,王小兵说,首先是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了,其次是劳动力成本提升了。现在,一个普通的保洁工,直接成本每月是3000块钱左右,而一个员工产值是4500元左右,保洁多是员工制管理,如果除去培训、工具设备等间接成本,企业的利润并不高。价格波动上,今年保洁价格是5%的上浮率。而由于相对专业性强,月嫂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了30%,现在成都普通的月嫂价格是5800元左右,好的是7000-8000元,去年的价格是5000元左右。因为招不到人,企业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即便是家政价格在涨,公司的利润却在变薄。
王小兵说,小型家政公司想要做大很难,较高素质的人才、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都需要有资金实力的支撑。但现实情况却是,因为观念的问题,家政行业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外地的创业者,有着创业负担重、资金薄的共同点。当前又面临升级的市场考验。很多老板都说,很想做好,可是没有资金,也几乎融不到资。
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