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邓兴洪在演示手摇报警器图由省气象局宣传中心提供 如何应对干旱和暴雨?气象人有自己的“武器”来防灾减灾。对付干旱,气象部门会通过飞机人工、地面高炮、火箭等增雨形式,加剧每次降雨过程的程度;对付暴雨,气象部门在全省以乡为单位,建立了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使暴雨预警上情下达。 昨日下午,绵竹市清平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邓兴洪来到乡里的人工雨量哨旁边,记录下清平乡的降水量,并电话报告给绵竹气象局。 “这次冷空气到来,今天的降水量算是这个月比较多的。”邓兴洪说。本职工作之余,他还兼任了气象防灾减灾基层信息员,在暴雨来临前提醒乡亲们防灾减灾。 也在昨日下午,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影办)高级工程师刘东升,来到民航西南空管局,联系开展今年飞机人工增雨工作。 每年3月初就会“第一飞”的飞机增雨作业,因为这个冬天(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雨水较常年偏多,春旱不明显,推迟到本月底。刘东升的工作,就是协调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抗御干旱,增加水库蓄水。 A 防灾 当基层信息员两年习惯了手机24小时开机 邓兴洪在绵竹市清平乡扎根工作了17年,平时的工作是在清平乡便民服务中心为大家办证,收集、发布农业信息、招工信息。 本职工作之余,邓兴洪与气象结缘也进入第11个年头。2000年,绵竹气象局要在清平乡找一个人工雨量哨监测员,邓兴洪被举荐,开始每天与雨量哨打交道。 2007年开始,邓兴洪又开始兼任气象防灾减灾基层信息员,主要任务就是防灾减灾。 此后,邓兴洪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重大天气事件,绵竹气象局会提前将预报传送给他,由他转告给乡亲们,该保庄稼、该人撤离的时候,必须通知到每个人。“气象局还给我配备了手摇警报器,500米的距离都能听见。”邓兴洪说。 去年8月12日傍晚6点半,邓兴洪正在乡政府值班,突然收到绵竹气象局发到他手机上的一条暴雨预警信息。“糟糕,今晚可能要下暴雨。”他立即打电话给乡领导,并一一打电话给每个村的村支书,提醒他们预防暴雨袭击。 几分钟后,清平乡政府启动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乡政府所有人全部集结。警报声、锣声、呼喊声……傍晚的清平乡沸腾了,邓兴洪一边协助乡政府工作人员组织群众有序撤离,一面履行着基层气象信息员的职责,摇着手摇警报器,跑遍所有可能有人的地方,挨家挨户敲门让大家撤离。 当天午夜,暴雨倾泻近两个小时后,600万方山洪泥石流冲进清平乡场镇。幸运的是,乡里5000多名群众已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次日凌晨4点,邓兴洪向绵竹气象局反馈了灾情的信息。早上8点,绵竹气象局的应急指挥车开到清平灾区。 B 减灾 人工增雨20年习惯了增雨飞机的颠簸 刘东升参加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已20个年头了。上世纪50年代,四川就有了飞机人工降雨实验。1990年,四川省气象局正式成立人影办,两年后,刘东升加入到这个集体。 从最早部队用于运货的飞机到运-7、运-12,再到现在经常使用的夏延飞机、“奖状”喷气式飞机,刘东升坐了一个遍。降雨催化物也由尿素、干冰、盐,变成碘化银和液氮。 1998年前,人工影响天气依靠的是部队的运货机。当年乘坐这种飞机的人,甚至写过遗书。 1998年,省人影办开始与广汉飞行学院合作。2006年,运-12飞机让他终身难忘。“里面没有加压,要自己带氧气瓶。”登上过运-12飞机的人影办工作人员,提起要作业就头痛。连刘东升都在飞机上失重、头晕。有时候飞机颠簸,甚至有坐过山车般的感觉。因为飞机不断左摇右摆、“上蹿下跳”,“颠得脑壳直接和飞机舱体顶部亲密接触。” 2007年,作业飞机更换为夏延和“奖状”,沿用至今。“有时对流强,飞机还是会颠簸,但我也习惯了。”刘东升最怕的是作业时出现闪电,“初夏时节,在飞机上就能看见黑色的积雨不时闪出银光。”他说,积雨云势力强大,飞机必须从旁边绕开。如果整个盆地都被积雨云包围,飞机就无法返航,只能迫降在其他机场。 □新闻数字 “十一五”期间,省人影办共组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34次,增水63.17亿立方米,折合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十一五”期间,省气象部门建立了23355人的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