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小震奥(右三)翻看当年的相册
2008年,“姥姥”和小震奥一家合影 全军野战医疗方舱医院回访绵竹灾区震后首例剖腹产婴儿
●绵竹抗震救灾期间,野战医疗方舱医院接生了13名婴儿,还救治了数千名伤者 ●为了帮扶13名“方舱婴儿”,医院成立了“震奥基金”,还会不定期回访他们 前天清晨6点,绵竹市兴隆镇川木村,王纪军一家早早起了床。 王纪军的儿子王震奥,是全军野战医疗方舱医院在汶川地震时接生的首例剖腹产婴儿。如今,小震奥要满3岁了,当年为他接生的解放军第255医院的“姥姥”们,特意从医院驻地唐山赶来看他。 “姥姥”要来震奥跑到路上张望 川木村13组,平坦的水泥路两侧,是灾后统一重建的新房。 王纪军的家在路边,大门两边贴着“家富贵美满幸福,好日子锦上添花”的对联。家里一共五口人。 还有半个月就满3岁的小震奥,显得十分活跃。 “‘姥姥’还有好久来啊?”小震奥不住地问父母,不时跑到路上张望。 “他管医院的医生叫‘姥姥’,不管男女、不分老少。”王纪军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一是怕他摔着,二是我也想看看来了没有”。 几天前,王家就得知恩人要来的消息。但在5月9日,突然被告知时间有变,从5月12日提前到5月10日。 “都没准备好呢。”于是,前天清晨6点,王家人便早早起了床,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买来苹果、瓜子和一次性纸杯,“大老远来一趟,总得喝口水,吃点水果吧”。 小震奥无事可做,便跑到门外张望。他穿着一件条纹衣服,胸前有一只老虎图案,这是“姥姥”在他两岁生日时送他的礼物。 “姥姥”来了众星捧月破涕为笑 上午11点,“姥姥”们终于到了。车门打开,小震奥便被抱了过去,然后许多张脸凑到跟前。 “小震奥,好久不见,还记得我吗?”热情扑面而来,小震奥不知所措,“哇”的一声哭了。 “别哭别哭,‘姥姥’给你糖吃!”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晓燕,是当年手术主刀医生,她变戏法般地掏出一盒糖,在小震奥面前晃动。“看‘姥姥’这里,这是什么东西呀?”妇产科护士长秦伟,是当年抱出小震奥的人,她也拿出一台早教机,吸引小震奥的注意力。 “我是第一个抱你的人,你怎么能不让我抱呢?”努力了很久,小震奥终于平静下来,秦伟一把抱过他时,小震奥终于破涕为笑。 再一次被众星捧月,小震奥淡定许多,和“姥姥”们翻看起当初的照片来。 照片一共74张,记录了从母亲韩静入院,到小震奥出生的全过程。2008年8月,医院将其做成相册后,从唐山寄到了绵竹王家。 “姥姥”送礼琳琅满目摆满房间 对比着照片,杨晓燕发现,小震奥长大了,长高了,长白了。 “2008年8月,我们离开绵竹时,小震奥一家去送我们,那时候他好黑呢。”杨晓燕还记得那天,小震奥一家送来了好多葡萄。 但在秦伟看来,小震奥一点也没变,神情还是像当年,还是喜欢皱眉头。 除了糖果、早教机,“姥姥”们还送给小震奥自行车。 而在小震奥房间里,还摆满了“姥姥”们之前送的礼物:识字卡、衣服、新年贺卡。 母亲韩静说,小震奥1岁生日时,“姥姥”们就来看过他,杨晓燕、秦伟也在其中。 去年小震奥两岁生日时,“姥姥”们给他打来了电话。“因为玉树地震,我们一直在那边,没办法赶过来。”杨晓燕说,电话祝福的同时,他们只好通过邮寄,给小震奥送来礼物。 “姥姥”要走还没来得及喝口水 中午12时,到了午饭时间,“姥姥”们却要走了,这让韩静十分不舍,“姥姥”们来了后一直站在坝子里,还没到收拾整齐的房里坐一坐,还没来得及吃早上买回来的苹果、瓜子,甚至一口白开水都还没来得及喝。 “我们还要去看其他的‘方舱婴儿’。”解放军第255医院副院长郑晓东说,在绵竹抗震救灾期间,255野战医疗方舱医院接生了13名婴儿。同时,还对数千名伤者进行了救治。这次除了回访“方舱婴儿”外,还要去看望他们救治过的伤者代表。 为了帮扶13名“方舱婴儿”,255医院成立了“震奥基金”,全院医护人员每年都要向基金捐款。 “如今已经有几万元了。”郑晓东说,“震奥基金”将关注这13名孩子的成长,而医院还会不定期回访他们。 离开前,杨晓燕、秦伟和小震奥一家合了影,背景是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王家新房。2008年小震奥出生后不久,他们也曾在一起合影,背景是震后临时搭建的简易棚。 王震奥 2008年5月26日,解放军第255野战医疗方舱医院,对一名难产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使之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婴儿的外公,为外孙起名“震奥”,意在让其记住地震、记住同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王震奥是全军野战医疗方舱医院首例剖腹产婴儿,也是绵竹灾区震后首例剖腹产婴儿。 (华西都市报 记者 丁伟 苏定伟 绵竹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