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成都 查看内容

“利用亲情,唤起对孩子的爱心”

2011-5-14 10:27| 发布者: 田天| 查看: 766| 评论: 0|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昨日上午,成都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变更子女抚养纠纷案。与以往涉少案件庭审不同的是,少审庭特设的“圆桌”审判席上,多了一名社会关护员。 ...

  

庭审现场

    ●社会关护员中,有退休干部,也有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心理辅导师等

    ●目前,社会关护员介入的范围以受理的涉少家事案件为限

    昨日上午,成都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变更子女抚养纠纷案。与以往涉少案件庭审不同的是,少审庭特设的“圆桌”审判席上,多了一名社会关护员。

    法院工作人员说,昨日是成都中院涉少审判正式推行社会关护员制度的第一天。这意味着,社会关护员的调解,将从庭前到庭中,并延伸至庭后。

    退休干部发挥余热

    冯雅琴今年58岁,曾是共青团成都市委权益部的干部。从事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达30年的她,如今退休在家。

    2009年,成都中院开始研究有关青少年审判的制度和机构,提出了社会关护员这一构想。经过长时间讨论和摸索,今年正式试点。

    因为相关工作经验丰富,且还在省高院担任人民调解员,冯雅琴入选了首批共12人的社会关护员队伍。社会关护员中,有像她一样的退休干部,也有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心理辅导师等。

    上月,冯雅琴就已参与了5起案件,成功调解4起。

    放弃退休安逸生活的她,如今常常要走访当事人、社区、学校,撰写以孩子性格特点、生活现状、父母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调查报告,“我只是想发挥一下余热。”

    调查报告细致入微

    昨日开审的案件,孩子母亲希望能将属于父亲的抚养权变更。而冯雅琴在接受成都中院的委托后,阅读了卷宗,并在5月10日和法官一起,进行了走访。

    5月10日上午,来到孩子父亲家中,本着为孩子发展着想的目的,冯雅琴提出想见一见孩子。随后,她以孩子父母朋友的身份,见到了孩子。

    随后,她走到孩子身边,一边与他玩耍,一边跟他交流,告诉他一会儿要到妈妈那里去,并询问是否愿意跟他们一起去见妈妈。

    “他对人很有礼貌,衣着整洁,但性格非常内向。到家与我们打过招呼后,便一直坐在奶奶怀里,低头一直不吭声……”昨日的庭审中,作为此案社会关护员的冯雅琴,宣读了这样一份调查报告。

    冯雅琴和孩子的父亲、继母、爷爷、奶奶等都进行了交谈,并来到孩子母亲的工作单位,询问其经济状况,最后,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法院的工作人员那么忙,还把工作做得那么细,我也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做细致。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便责无旁贷。”冯雅琴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谈到工作经验,冯雅琴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总结,“我的工作是尽量化解双方的怨气和纠纷,让大家能够妥善地解决问题。”

    在本案中,小孩母亲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一定要变更抚养权。冯雅琴一直找她约谈,希望她能从青少年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出发,以娃娃的利益为主。“要利用亲情,唤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心。”

    虽然昨日并没达成调解协议,但曾矛盾尖锐的双方当事人都缓和了情绪,表示愿意在庭审结束后,进一步协商和解。

    社会关护审慎进行

    成都中院实施“社会关护员”制度将坚持适当适度原则,从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角度,在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理念下,将社会关护员讲“情理”和法官讲“法理”相结合,化解矛盾,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社会关护员制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成都中院在推广这一制度时保持了审慎的态度,并充分考虑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

    目前,社会关护员介入的范围以受理的涉少家事案件为限,主要包括抚养权纠纷案件、抚育费纠纷案件、监护权争议变更案件等。

    今年4月,在7件矛盾突出、前期法院多次调解无果的涉少家事案件引入社会关护员后,就成功调解了6件。

(华西都市报 记者陆阳阳 摄影报道)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