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体娱 查看内容

成都老年人超200万 养老院一床难求

2011-5-16 09:34| 发布者: 蔡静| 查看: 3871| 评论: 0|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崇州一民办老年公寓入住的老人 ●办老年公寓除享受福利事业免税的政策外,实在找不出太多的扶持措施 ●如果购买土地建老年公寓,只能按市场价来买,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 ●最近成都民政、规划、发改委、老龄办等部 ...
1


    样本贰 投巨资改扩建越办越没信心

    位于成都成华区的圆园老年公寓,2004年以前,还是只有几排平房的敬老院,仅能容下少数五保户老人。2004年,敬老院搬到其他地方,这里由私人企业租用,并进行了改扩建。40多亩的土地上,建成了多层电梯公寓,还修了鱼塘,供老人钓鱼。

    “当时进来时都信心满满,想着干一番事业。”院长李家钦翻着老年公寓开业时的照片,一脸踌躇,“现在是越干越没信心了。”

    他说除了享受福利事业免税的政策外,实在找不出政府太多的扶持措施,水电气也是按照商业标准来收的。自2005年开业以来,已接待老人2000余人次。如今,180多个房间基本住满了老人,去年还有二三十个老人排队等着床位。

    原本规划有二期工程,但因为是租用的土地,稳定性太差,根本不敢再投资修房,“如果购买土地,只能按市场价来买,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

    他拿出一份扩建请求政府扶持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表达了这样的愿望:“社会福利养老公寓的建设用地,能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划拨供地,或有偿方式供地,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及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适当降低,使养老公寓用地不被挤占。”

    样本叁 一半土地是买的亏了好几年

    上周四,记者来到位于崇州郊区的南华老年公寓。这家老年公寓有一半左右的土地是买的。占地70余亩的园林式古建筑风格公寓,清一色平房。

    84岁的宋良忠和老伴在这里住了3年,感觉很满意。“我们夫妻俩一个月交2300元,不用买菜煮饭,比在家里轻松多了。”

    他帮公寓算了一笔账:住了80多个老人,公寓员工有30多人,每天这么多人吃饭、水电气算下来,“根本赚不到钱。”

    公寓副总经理肖强说,自2003年建成以来一直亏损,现在才勉强持平。120张床位根本算不上规模。

    “规模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考虑到正常经营,收费就会比国办养老院高。这样又导致一部分老人住不进来。”作为管理者,规模上不去对他的管理也形成了阻碍。用他的话说,采用的还是“原始”服务办法——只提供吃、住及简单护理,连文娱活动都不能开展。

    “因为要控制成本,招的员工文化低、非专业化。年龄偏大,有的服务员自己都可以养老了。”肖强说,加上这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很多人不愿来做这个工作,服务质量上不去,更谈不上纵深和专业管理了。

    调查 租地风险高两所民办养老机构已拆迁

    2009年末,成都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含敬老院、福利院)206所,床位数31917张。2010年,养老服务机构总数为196所。减少的10所中,有2所是因拆迁而消失的民办养老机构;另外一部分是敬老院,因合并导致数量减少。

    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一负责人说,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都是租地,稳定性差,随时可能因政府用地规划而拆迁。

    政府 2002年起就规划有养老建设用地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详规处负责人兰正秋说,从2002年开始,成都就规划了养老建设用地,没区分究竟是公办还是民办养老建设用地,“但据我所知,除敬老院外,很多民办养老院的土地是按商业用地来买的。”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夏超称,民办养老机构的用地的确是在商业用地范畴内,“因为是营利性机构。”

   成都市民政局一名相关负责人介绍,民政部的确提出在民办养老机构的用地上要给予优惠,但究竟是按划拨的方式还是低价有偿供地的方式等,目前还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成都市政府非常重视养老建设,最近民政、规划、发改委、老龄办等部门正在研究鼓励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措施。针对民办机构养老建设用地,也在结合成都实际进行调研。(华西都市报 记者刘晓娜摄影报道)




上一页12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