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工人正在作业
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处理生产园区在内江投入运营,2015年全部完工产值达100亿元 ●20个工人一天都只能处理两三吨(瓶子)。而先进生产线一系列流程下来,2个人都能搞定。 ●原来牛棚子的“破烂王”们虽然带动就业3000多人,年交易额达50亿元,但牺牲了环境。 昨日“世界环境日”当天,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处理生产园区在内江隆重举行开业典礼,二期项目随即开工。 内江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的同时,将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辐射整个西南地区。 32亿建基地 2009年11月14日,国内再生资源开发业界的“航母”——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内江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投资32亿元在牛棚子打造占地5000亩的“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2010年8月,该项目在建设中被列为国家首批、西部唯一的“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时隔两年,园区一期工程建成,截至昨日开园典礼,首次整治涉及的100来户业主,已有84户搬入新家。 2015年完工 昨日的开园典礼,只是针对整个园区的第一阶段第一期。 昨日开工的二期工程用地400亩,投资近6亿元,拟建项目10个,涉及废塑料精深加工、危险废弃物处理、废橡胶加工等方面。第二阶段预计2013年启动,2015年完工。 通过6年建设,园区规模将达到年聚集并处理各类再生资源185万吨,拆解利用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00万台套、报废汽车5万辆;建成废塑料、废钢铁、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等十大产业链。 在回收、分拣、拆解、原材料深加工、终端产品制造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届时,一个占地5000亩、可供2万人就业、年产值达100亿元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将昂首屹立在中国西南部,成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又一桥头堡。 直击 生产线上废旧冰箱自动拆解为原材料 昨日,已投入使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上千台废旧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整齐堆放,工人们在5条采集线上作业,对废旧电器进行拆解、分类,再进行深加工。 拆解流水线 在副厂长刘义的亲自示范下,一台废旧冰箱,进入处理线自动拆解为铁、铜铝、塑料颗粒、保温泡沫和氟利昂。“这些可以直接销售给下游企业,也可以进行深加工,成为热销的工业原材料。” 原来20个人 现为业主的范庆军算了笔账:“瓶子需要人工将塑料包装纸剥掉,拧下盖子,分拣开,然后清洗、粉碎成颗粒状,20个工人一天都只能处理两三吨,按照现在 的市场价仅能卖到7600元/吨,不仅效率低,人工费高的同时还污染环境。” 现在2个人 而今入驻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后,业主可以免费使用园区投资方提供的先进生产线,从剥纸到取盖,从清洗到粉碎,一系列流程下来,两个人都能搞定。 “一天就可以处理10吨,而且就近卖给再生资源公司的话,能卖到8400元/吨。不仅单价提高了800元,而且省出了人工费。” 污水达标 在园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有2000-4000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出水能达到国家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彻底解决废旧资源处理带来的污水危害。 对比 损益参半年交易50亿元换“寸草不生” 原凉水井村村委会主任范庆军形象地说,原来“破烂王”们推动牛棚子发展每迈一步,就犹如金毛狮王打出的一记“七伤拳”,尽管招招见效,却也落得自己“损心伤肺摧肝肠”。 经济效益高 废品经营户范庆德从2000年起便开始从事废旧物品回收。“废旧物品主要来自泸州、宜宾等地,客户除了省内的,还有外省的,我一年可挣10多万元。”像范庆德这样的经营户,在牛棚子附近散落着240多个,他们从重庆、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广泛收集废旧物资原料,进行粗加工后,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带动就业3000多人,年均交易量近150万吨,交易额达50亿元。 损害更巨大 牛棚子这群“破烂王”的生存是以 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连片的垃圾山从民舍堆到路面;燃烧垃圾的烟雾呛人口鼻;公路两侧的排水渠淌着恶臭的污水,一直流到农田……这种场景在原来的牛棚子比比皆是。“病率高也是事实,井水没法再饮用,清洗废物的污水流到哪里,哪里的粮食就颗粒无收,连杂草都不长”。 “粗糙”变“集散”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表示,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落户内江,重要原因是其“集散能力”,以往牛棚子的发展过于粗糙,废旧物资到处堆积,生产管理不到位。 “现在业主进入园区,不仅拥有了存放再生原料的空间,也统一接受业管会指导,保证了经营的规范化。” ( 华西都市报 实习记者郑迁迁记者罗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