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悼念罗德诚 罗德诚生前为病人问诊 川大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始人罗德诚去世,遗体将捐赠华西医学院●“35年前,我退休那天,德诚就和我约定好了,我们百年后不要铺张,遗体不要火化,捐赠给华西医学院解剖室教学用。” ●看病“慢”是罗德诚的风格,对待每位病人他都会认真反复问诊,常因为看病时间太长,被反锁在医院。 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始人罗德诚昨天去世,享年92岁,遗体将遵其遗嘱于本月10日捐赠川大华西医学院。 罗德诚出生于医学世家,在美国学成回国后创办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抱着氧气瓶,穿梭于老川藏路研究高原病,挽救回无数生命。 在他心中,病人大过天,常因问诊时间太长被反锁在医院。他还与妻子约定好:百年后捐献遗体,继续为医学事业出力。 对待工作创办心血管内科 昨日,罗德诚家的客厅里,一张他生前穿着白大褂的遗像悬挂于正中,周围被一束束百合、康乃馨和白菊花围着。灵堂前没有香烛和纸钱,而是用红白两色的蜡烛代替。 “35年前,我退休那天,德诚就和我约定好了,我们百年后不要铺张,遗体不要火化,捐赠给华西医学院解剖室教学用。”罗德诚的妻子李林萃说,她们将遵照罗德诚的遗愿,于10日进行遗体捐赠。 李林萃说,罗德诚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35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前身),于1944年毕业后留学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归国后的罗德诚带回来一笔巨大的“财富”——心血管内科的书籍和医学资料。 罗德诚的大女儿罗克露说,那时,华西医学院还没有心血管内科,后来由父亲一手创办。他把一个医疗组发展为一个科室。 上世纪50年代,罗德诚抱着氧气瓶穿梭于川藏线上,开始研究高山病的治疗方法。最后在研究小组的努力下,研究出这类病症的标准路径,挽救回无数人的生命。 对待家人每天为病妻按摩 1947年,当年华西坝上叫得上名字的美人李林萃和罗德诚喜结连理。 “是他跑到重庆把我追回来的。”李林萃说,罗德诚开朗健谈,是运动能手、音乐爱好者。“他很喜欢唱歌,英文歌更是拿手。”每当家庭聚会,或在家一时兴起,罗德诚就会唱上两句。 李林萃是老病号,吃了几十年的药,每天都是由罗德诚把各种药物按照剂量分拣好,且每天坚持为她按摩1小时。 在李林萃眼里,丈夫还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我在医院打吊针,生娃娃的时候,守到我旁边的人突然就跑了。”李林萃说,本来应该陪他生孩子的罗德诚发现有人在医院偷东西,立马就冲出去抓贼了。 对待学生乐呵呵当起车夫 罗德诚为人非常低调,从不对年轻人端教授架子。 罗克露说起父亲的一个小笑话,几年前,80多岁的罗德诚坚持骑三轮车去医院上门诊,有一天下班碰见一名学生非常着急的叫他:“三轮!三轮!去学校好多钱?”罗德诚意识到这名学生可能把他当成三轮师傅了。此时,他并没解释就干脆让学生上了车,然后将学生拉到学校门口,当然也不会收他的车钱。 罗德诚回家后,把这件事当笑话说给妻子听,却把李林萃吓了一跳,“80多岁了,才摔了一跤,还去拉人,一点都不晓得轻重。” 对待病人认真反复问诊 在医院,罗德诚永远是将病人放在第一位。 看病“慢”也是罗德诚的风格,对待每位病人他都会认真反复问诊,常常因为看病时间太长,被反锁在医院里。 罗德诚放不下他的病人,一直到2005年已是84岁高龄的他,才正式停止门诊。 今年4月1日,因脑溢血住院的罗德诚在病床上还接到病人咨询病情的电话。 对待保姆出钱供她们读书 罗德诚生前治学严谨,在他67载的执教生涯里,桃李满天下。如今,全国很多医生都是他的学生。 罗克露说,父亲将培养年轻人的习惯带到了生活中。1987年,家里请了一个保姆,罗德诚出钱供她上卫校。3年后,完成卫校学习的保姆,进入华西医院成了一名护士。几年后,家里请的第二个保姆,也在罗德诚的资助下学习会计专业,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就职。 (华西都市报 记者程渝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