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财经 查看内容

武汉为何逢雨必瘫

2011-6-20 08:00| 发布者: 蔡静| 查看: 1606| 评论: 0|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武汉暴雨积水路难行武汉大学门前渍水严重武大学生翻栏杆入校 ●武汉三镇渍涝严重,车道可跑船,大街上可抓鱼,全城交通几近瘫痪 ●武汉水务部门透露,武汉现有管网有的还是清朝年间修建,排疏能力退化严重 10余条 ...

 武汉暴雨积水路难行


武汉大学门前渍水严重

 武大学生翻栏杆入校


    ●武汉三镇渍涝严重,车道可跑船,大街上可抓鱼,全城交通几近瘫痪
    ●武汉水务部门透露,武汉现有管网有的还是清朝年间修建,排疏能力退化严重
    10余条公交线停摆、23个出港航班延误、54万亩农作物受灾、82处路段渍水、2.8万余人受灾……18日的大暴雨使得武汉俨然变成“水上世界”。
    在武汉三镇渍涝严重,车道可跑船,大街上可抓鱼,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交通几近瘫痪。其实,不仅是武汉,连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城市遭遇了强降雨袭击之后,多个城市都因排水不畅出现了大面积的积水。
    截至19日14时,武汉全市除江汉区金家墩铁路桥下渍水尚未完全退去外,其他渍水点全部消退,路面恢复正常。
   
    武汉城区
    交通瘫痪
    从17日凌晨开始,特大暴雨袭击了湖北武汉,武汉城区渍水严重处达到82个,基本都在40厘米以上,24小时降雨量达到193.4毫米,相当于15个东湖的水,让武汉中心城区多处变成了一片汪洋。渍水造成全城交通拥堵,多条主干道瘫痪,百姓无法出行。气象专家说,这是武汉1998年以来出现的最大一次降水过程。
    在连通武昌过江车辆与汉口城区的航空路立交桥下记者看到,因为路面上的渍水已经超过了车门,车辆都停在桥上不敢往桥下行驶。在桥下,道路仿佛变成了河道,行驶过往的车辆都坏在了深深的渍水里动弹不得。

    旱涝急转
    祸首是大气环流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进入6月以来的旱涝急转,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改变了。6月随着季风爆发,从孟加拉湾输送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水汽条件改善;与此同时,经常有弱冷空气从青藏高原向偏东地区移动。丰沛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带来了降雨。气象专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强降雨的地方出现了“旱涝急转”,但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仍然处于气象干旱状态,因此总体上是“旱涝并存”。
    国家防总:
    防汛抗洪进入关键时期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19日介绍,近期主要降雨带仍维持在西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和浙闽等地区,太湖及杭嘉湖水网地区高水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菲律宾以东洋面已有一个热带气旋活动,很可能发展为热带风暴,并可能向我国沿海靠近,全国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和紧要阶段。

    武汉大学:“水上乐园”
    暴雨带来严重积水,武汉大学成为重灾区。
    当日下午3时30分,在武汉大学八一路校门前,积水覆盖了左右两侧直至珞狮北路高架桥下的所有路段。微博上,网友上传该校各地水淹图片,并戏称为宣传图册,意在推广“珞珈水上乐园”,好事者甚至叫卖称“门票25元一张”。
    网友“泰晤士河灌水”列举了“珞珈水上乐园”必游之“景点”,其中包括“桂园小岛风情”、“桂园食堂瀑布”等。这些武大耳熟能详的地区在暴雨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积水,网友们拍下图片,被争相转载。
    网友恶搞
    一起到武大去看海
    近日在微博上流传着一个帖子,“春季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夏季到武大来看海”,说的是,武汉市城区因排水不畅出现严重积水,从照片上看,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已经是一片汪洋。
    1、在华科七年最浪漫的事就是带女朋友到武大去看海。
    2、今天是6月18号,6月里武汉只下了两场雨,一场10天,一场8天。
    3、在武汉不会开公交车的司机不是好船长。
    4、在武汉不会坐公交车的乘客不是好水手。
    5、华科和武大正式更名为华中海洋科技大学、国立武汉水族馆。

    新华时评
    “逢雨必瘫”拷问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当前诸多城市“逢雨必涝、逢雨必瘫”。在问题不断凸显引起诸多疑问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需要认真反思和警醒。
    近年来,城市大拆大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对雨水吞吐不及,消化不良。像武汉湖泊众多,原来暴雨时路面渍水很快进入湖汊,但现在湖边高楼林立,湖汊变成工地,甚至填湖建小区。
    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武汉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排水能力为24小时内累计降雨100毫米,但每年都有七八次降雨大大超出这一标准。
    150多年前,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名言至今仍对我们有现实的意义。巴黎、伦敦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是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赣州建于宋代的城市排水系统能使城市千年不涝,都值得借鉴。

    原因
    管网老化有的为清朝修建
    道路渍水除了遭受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外,背后却暴露出城市管网老化,与城市发展不适应的痼疾。据武汉水务部门透露,武汉现有管网有的还是清朝年间修建,排疏能力退化严重。
    对此,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项处长表示,这反映了武汉城市管网的建设
    与市政建设脱节的尴尬。项处长说:“新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老的系统还有一定的破坏,比如说施工过程中的围挡阻水,跟我们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还有缺口的问题有关系,但是规模能力还不够需要改扩建。”

    专家
    暴雨成为城市防洪试纸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在公开场合指出,中国从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爆发后非常重视防治洪灾,在长江、珠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都修建了足以防治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设施。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城市内部、“小江小河”的排水排涝设施建设。
    中国社科院学者袁晓勐直言不讳地说:“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遇到城市灾害也就束手无策。”
    有分析人士认为,暴雨已经成为城市防洪能力的一张试纸,折射出某些城市决策者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对比
    江苏南京
    一改往年“泽国”景象
    南京市民发现,今年的强降雨,南京的城市道路与往年“泽国”的景象相比,有了很多改善。在往年雨季最容易积水的南京市雨花区花神大道记者看到,降雨最严重的时候由于排水系统畅通,路面行人、车辆通行状况良好。
    记者从南京市城区防汛指挥部了解到,强降雨期间,城区防汛指挥部共接到33条路面积淹水信息,并未造成多大影响。
    南京市城管局长许卫宁介绍说:“每一个重点地区当中都有我们市政工人在这个地方坚守,全市67座泵站80%全部在开机运转,确保在雨量强降的过程当中,能够及时打开排水。保证内河水位在可控范围之内。”
    据记者了解,南京市计划自2010年起到2014年底,投资180亿元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其中就包括全面完成老城区及周边地区雨污分流工程。特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雨水管、污水管的的管径,并对原有管线在秋季冬季时就进行了修理和翻新,目前看来,这一工程对于解决城市内涝已经初见成效。
    据江苏省气象局预报,21号-24号,江苏还将迎来新一轮的强降雨过程。南京雨污分流城市管网建设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考验。

    江西赣州
    宋代排水系统仍起作用
    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
    2010年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
    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灾情
    持续暴雨南方多地受灾
    江西:已经造成江西全省44县降大雨到大暴雨。
    浙江:钱塘江上游、浦阳江水位再次上涨,兰江有漫堤的危险。
    湖南:常德44座水库溢洪,澧水雁池站出现历史最高洪峰。
    湖北:连发暴雨预警41个。
    贵州:24县受灾,35万人受灾4人死亡。
    广东:受灾人口达22.61万人,因灾死亡1人。
    江苏:太湖水位迅速上涨,未来几天内可能突破警戒。
    安徽:受灾人口达21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2.37万人,因灾死亡3人。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