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城川(右)交流,父亲需要用手比划 犍为考生石城川的大学梦因双耳失聪、家庭拮据面临难题,华西圆梦基金将为其提供帮助●11岁时,他突发化脓性脑膜炎,苏醒后,双耳便完全失去了听觉 ●他渐渐适应了只看板书、看笔记的学习方法,还能通过看口型,读懂一些简单的句子 ●靠坚持不懈的勤奋,他考出了理科560分、超过一本省控线41分的高考成绩 昨日清晨,石城川走进犍为一中校园,其时学校正一片喧嚣。但他却听不见,11岁的那场大病后,他就再没听到过声音。此时,石城川正琢磨高考志愿,盘算哪些学校会录取他。 石城川并非考得不好,理科560分的成绩,超过一本省控线41分。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已通过自己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石城川只是担心,失聪的双耳,是否会成为他圆大学梦的障碍? 奇迹 双耳失聪高考超一本线41分 24日晚,犍为一中高三·8班班主任王启华开始挨个为学生们查高考成绩。“语文112、数学100、英语119、理科综合229,总分560。”查到石城川的分数时,他突然呼吸急促起来。 班上有69个学生,石城川是王启华最关心的学生之一。并非因为他成绩好,而是因为他是双耳失聪的特殊学生。 父亲石通和说,儿子并非生来如此。11岁时,他突发化脓性脑膜炎,高烧连续4天4夜不退。苏醒后的第7天,儿子双耳便完全失去了听觉。 但石城川并没有认命,并将“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将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小学1至5年级,石城川一直担任班长,一直是全班第一名。渐渐地,他适应了只看板书、看笔记的学习方法。后来时间长了,他还能通过看口型,读懂一些简单的句子。 课堂上,其他同学在听讲,他却要不断奋笔疾书记笔记。下课了,其他同学休息,他却要围着老师“开小灶”。放学后,其他同学玩耍,他却要一遍遍消化知识。 吴启华说,石城川考出的成绩,除了天资聪颖,更多是靠坚持不懈的勤奋。 难题 填报志愿担心被人拒之门外 终于,付出有了收获,但石城川父子还不踏实。“只有拿到录取通知书,心才能踏实得下来。”两人担心,双耳失聪会成为一些学校拒绝录取的理由。 查到高考成绩后,石通和便进了城,带着儿子住在亲戚家。父子俩每天只忙一件事——为填报志愿做准备,向招办、残联咨询相关政策,向相关大学咨询录取政策,向老师请教志愿填报经验。 28日,石城川填下了提前批本科志愿。第一志愿为暨南大学,第二志愿为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选择的专业,也全部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等未对听力作要求的专业。 昨天,本科第一、二批志愿也开始填报。父子俩再次赶往学校,求学校老师指点迷津。今天下午6点,本科第一、二批志愿填报将结束。“我们再考虑考虑。”石通和说,并非他们在挑学校,而是怕学校挑他们。 除了担心被拒绝录取外,石通和一家还面临另一个难题:大学学费。 石通和夫妻俩有两个儿子,17岁的次子石珏川在犍为一中上高二。除一家四口外,家里还赡养着一位年迈的老人。 除了种地外,石通和一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便是他在附近小煤矿打工挣点钱。如今,家里虽然没有欠账,但也比较拮据。 对话 “双耳失聪让我更能静下心来” 尽管辨别口型,石城川能够读懂“高考”、“分数”这些简单的词,但更多的交流,需要石通和来“翻译”。 华西都市报:考了560分,高兴吗?石城川:是正常发挥,在意料之中,心情也没有太大起落。 华西都市报: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你?你有偶像吗? 石城川:很感谢父母和弟弟,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不管将来怎样困难,我都将永不言弃。我的偶像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他从一名穷苦人家的孩子,通过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伟人。 华西都市报:耳朵听不见,给你带来了什么? 石城川:不能和别人正常交流,感觉自己的世界很小。但也有好的方面,比如促使我去奋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也让我更能静下心来。 (华西都市报 记者 丁伟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