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爷、婆婆在呼唤:“回来吧!完整的家怎么离得开你们!” ——遂宁某企业招工宣传单 “这里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而且能近距离照顾老人子女,免去亲情的牵挂和旅途的奔波,获得家的归属感。” ——重庆某机构给农民工的慰问信 “归巢”带回4.6个亿带活致富潜力 金堂县就业局局长梁元惠的春节大假,比平时更忙碌。 去年年底,就业局邀请了在北上广等地已担任企业管理层的金堂人回家乡座谈,宣讲在金堂创业的优惠政策。春节时,在返乡人员最集中的乡镇设了7个点宣传,鼓励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 “今年春节有近5万人返乡,通过宣传,有2000多人愿意回乡就业,200多人准备在金堂创业。”昨日,梁元惠在金堂县客运站,了解仁宝等项目报名点的情况。在她身旁,候车厅的电视在播出反映农民工生活的宣传片,这是县政府专门购买的广告时段。 梁元惠说,她和同事们最期待的是,有越来越多从金堂飞往东南的“孔雀”,能回归这片创业热土。 30年前全县动员输出劳动力 “输出一个国内劳务,脱贫一户。输出一个国外劳务,小康一户。”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堂县开始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句动员口号,曾经在田间地头流传。“那时候沿海刚开发,我们挨家挨户做动员,将很多没出过省的农民,送到了沿海和国外。”梁元惠当时还在从事乡镇的妇女工作,也到处鼓励农村妇女,到工厂从事手袋制作。 截至目前,金堂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万余人,劳务创收22.88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 2011年本地企业到外地挖人 “往年这个时候,经常有外地企业打电话到我办公室,要找工人。今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接到这样的电话。” 梁元惠说,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反映出近些年金堂乃至四川经济的大变化。 “淮口制鞋工业园、成阿工业园、九龙服装工业园等大批企业在金堂的入驻,吸引了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梁元惠介绍,根据大范围的调研 反馈,金堂当地的普工月薪大概在1800元,沿海是2000多元,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具备绝对优势。尽管少几百元,不少农民工还是愿意在家门口工作,既挣了钱又兼顾了家庭。 当了5年多的就业局局长,梁元惠最切身的感受是,现在农民工在金堂就业的积极性高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也更大了,制衣、纺织、制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单靠金堂本地的劳动力已经填不满了,就业局还需要到简阳、乐至等地去挖人。 东莞厚街镇,曾被外界称为“小金堂”,三万余名金堂人在那里创造着财富。去年12月6日,《东莞日报》第七版上,一封写给在厚街镇务工的金堂人的家书,打动了不少金堂人的归心。 金堂,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劳务输出第一大县,正在努力把“外出打工潮”引向“回乡创业潮”,鼓励在外面积累了原始资本和专业技能的“金孔雀”,成为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的开拓者。 “2009年,有7135人回到金堂创业,你猜他们带来了多大的效益?” 这7135人,在金堂创办了各类实体513家,产值达4.6亿元。更重要的是,带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达3.6万余人。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换届选举中,金堂县有231个村级组织产生两委干部共计1161人,其中291人是回归的外出务工者,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291人中,有52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69人担任了村委会主任。 “他们的工作更积极,开展的成效更明显。”金堂县委组织部唐科长介绍说,群众满意度测评显示,这个“归巢”的群体,更有活力,百姓对他们的信任度也很高。 在政府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的同时,这些回归的村官带头致富的影响力,也在吸引更多在异乡的金堂人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