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前天上午,从成都市望江楼公园传出砍伐竹子的声音。30多名工人挥舞着砍刀修竹,还有3名工人用铁锹挖竹根。这是望江楼公园一年一度的修竹工作。此前,这项工作已开展了57年。 据公园游副主任介绍,本次修竹工程,将开了花的竹子连根除掉,再栽上新竹子,三年后就会成林。针对一些3年以上的“老”竹子,工人们也将砍去一些,给竹子留下长竹“宝宝”的空间和营养。 修老竹 60岁老竹到生命终点 上午11点左右,公园管理处旁边,已 拉起了警戒线。警戒线内,近40个工人忙碌着,过道上躺着几十根竹子。还有一些工人挥舞着砍刀朝竹子的根部砍下去。 就在这个砍竹队的旁边,还有3名男子用铁锹、铁铲和钢钎等工具挖竹根。一名师傅站在竹根上,先用杀锹使劲朝下挖,再用铁锹将其缓慢分离。 华西都市报记者留意到,竹根盘根错节,约1.2米深,四周已被挖空,只看到一些根须。在路边,分离出来碗大的竹根堆放着。 “分离起来麻烦得很。”一名师傅说,做这项活不能动用机械设备,只能纯手工操作。既是体力活,又要使用巧劲才得行。眼前的这个竹堆,他们已工作第2天,才达到这个进度。就在这个竹根堆的对面,还有一个竹堆。他预计,这两个竹堆分离完,要花一周时间。 望江楼公园园林科工作人员张学利说,之所以要砍掉这两窝竹子,是因为这两窝绵竹是上世纪50年代引进的,年龄已近60岁,达到了生命的终点。 “竹子在耗尽生命之前,会开花。一旦开花,也就意味着竹子寿命的终结。”张学利在公园管理竹子,对竹子的习性非常了解。“竹子用一种壮美的方式终结生命,再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下一代。”张学利从地上捡起几串竹花说,“用竹果实培育出来的竹子质量佳,但就是周期太长。” 栽新竹 3年后新竹子又成林 每年五六月份,是收集竹种的时节。在那段时间,园林科的工作人员会在园区巡逻。一旦看见成熟的种子,他们就会将其采下,用作繁殖竹苗,待它们长大后又补充到公园内。 游副主任说,望江公园建于1928年,当时园内只有少量竹子。1953年,公园更名为第一郊外公园。当年,大面积引进和栽种竹子。现在,园内共有215种竹子,大部分竹子就是那时引进的。 近60年来,公园引进过很多品种,约有四五十个品种的竹子不适应成都的气侯,或者长势不好,逐渐被淘汰。 修竹工程,每年都在进行。多年前,受财力和人力限制,休闲区的竹子隔几年才大修。随着投入的增加,现在是每年都要修整竹林。超过3岁的老竹子,一般就会被清理出去,为“竹宝宝”留下生长和发育的空间与养份。因此,园区竹子绝不会大面积开花而死。 那些被清理的竹子还要发挥余热,会被加工做成工艺品,或者编成竹篱,保护其它还活着的竹子。至于那些竹根,则要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游副主任说,本次修竹工程将在10多天以内完成。被挖走的那几窝竹子,将会被新的竹子代替。3年后,这些新种的竹子就又成林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实习生唐嫣然摄影吕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