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 四川岷江电解锰厂受损的渣场新华社发 事发后,锰厂给当地乡党委、政府都进行了汇报21日,阿坝州环保局还专门到绵阳进行通报“并不存在事故的瞒报、迟报问题”涪江水污染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昨日上午,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于会文受四川省政府的指派赶到了松潘小河乡的溃坝现场。 于会文副厅长听取了阿坝、绵阳各级环保部门的汇报,同时实地查看了龙达沟上游情况、溃坝现场、涪江河中矿渣情况,同时听取了阿坝、松潘各政府领导及岷江电解锰厂董事长的陈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事件可以初步定性为特大泥石流造成的锰超标事件。”于会文在现场会上说。 松潘县环保局局长张友奎告诉记者,涉事企业具有合法的资质,在相关部门均有备案,同时,它迁到小河乡也是经过了阿坝州环保局的环评和审批。 张友奎还说,在这次事故发生后,锰厂的值班人员给当地乡党委、政府、派出所都进行了汇报,相关人员又马上与下游的平武县进行了通报。在21日的当天,阿坝州环保局还专门派人到绵阳,给绵阳环保部门进行了通报。“并不存在事故的瞒报、迟报问题”。 17个监测点 2小时一次体检涪江 昨晚9点半,四川省环保厅发布消息称,经过采取了武都水库下闸蓄水,调度其他水库清洁水源稀释等措施,至28日,绵阳市自来水厂出水水质已经达标。 四川省环保厅介绍,在省应急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涪江全流域共布设有17个监测断面,以了解污染水团的运动趋势和浓度分布水平,断面跨度位于事发地到四川出境断面440公里之间。监测频次为每两小时监测一次,监测项目为锰、氨氮、六价铬。总体情况是,涪江水质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出川断面水质未超标。而自28日凌晨开始,绵阳市水务集团也每隔两个小时监测一次,并采取网管冲洗排放和现场取样检测等措施。目前,检测到出厂水氨氮和锰指标均全部合格。 目前,涪江绵阳段水质呈逐渐好转态势,各项环境应急处置工作正有力有序开展,省、市和阿坝州有关部门正在污染源头展开应急处置,切断污染源,避免二次污染。四川省环保厅已将有关情况通报重庆市环保局。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刘鹏 “自涪江河水受污染后,我们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从28日凌晨开始,我们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每隔两个小时,便会在各检测点进行水质取样。”据绵阳市水务集团副书记张余川介绍,每次监测数据出来后,他们会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布,保证监测数据的透明化。(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陈诚松潘报道) 监测数据将向公众公布 □信息公开 □沿江各地 平武: 不在涪江取水未受影响 昨日下午赶到了涪江流经的第一个县城——平武县。在县城内,记者走访了几个居民小区及餐馆,住户们反映说,他们听说了上游松潘一家锰厂尾矿渣泄入涪江造成污染的事情,但这几天他们的自来水是正常的,没有受到影响。 平武县环保局局长闫传富说,平武自来水的取水点并不在涪江干流上,而是在上游一个叫小河沟的支流取水,因此对自来水的水源毫无影响。(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江油、平武报道) 江油: 停止从涪江干流取水 昨日傍晚,华西都市报赶到了涪江流经的第二座城市江油市,一家餐馆门口贴了几个醒目的字:“自备水源,放心使用。”老板娘说,前两天得知涪江水遭污染的通知后,他们店就紧急购买了饮用水,备用量保证能用到8月1日左右。 江油自来水公司值班的代姓负责人介绍,得知上游涪江污染后,他们第一时间停了从涪江干流的取水,让未受影响的水源水进入管网,保证市区居民的用水。目前,主要由从平通河取水的城南水厂供应着几万人的用水,平通河是江油境内的涪江一级支流,它的水源未受污染。(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江油、平武报道) 遂宁: 符合饮用水取水要求 昨日,遂宁继续每隔两小时在当地媒体和网站上发布一次水质监测情况报告。报告显示:遂宁市、射洪县环境监测站28日14时,对遂宁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螺湖、桂花、渠河人行桥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符合饮用水取水要求。 (冯逸岑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遂宁报道) 重庆: 水质正常无人抢水 涪江从射洪县香山流入遂宁,从船山区老池流入重庆市潼南县。昨日19时30分,华西都市报记者致电潼南县委外宣办。外宣办一位负责人称,截至目前,环保部门每两小时发布一次水质监测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涪江入境断面及下游水质未受影响。潼南市民生活如常,没有发生抢水现象。 (冯逸岑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遂宁报道) 江水污染事件 虽已控制,仍应深思 一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的四川岷江电解锰厂尾矿渣带入涪江,导致沿岸江油至绵阳段城乡约50万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事发后,四川各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治理,目前涪江绵阳段污染已得到控制,但事件暴露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 作为此次事件的污染源所在地,松潘县曾遭遇过1976年的松平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地区山体不稳定,地质灾害多发。虽然松潘县政府表示,此次事件是因为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当地此前已做好各项应急预案,但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矿产企业竟能“藏身”于这类地质灾害多发区?绵阳市有关领导在 向四川省调查组汇报时的一句话发人深省——“一次污染可能是偶发事故,如果再次发生,那将成为一次责任事故”。 实际上,我国许多地质灾害频发区往往位于地震断裂带,矿产资源丰富。一些地区把矿产开采等相关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少数地方政府对非法开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环境保护埋下了隐患。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如何加快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体到如何布局化工企业、如何完善江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等,都需要各地政府认真解答。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