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劼人至今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部全集 原版《大波》是十足的大师手笔 他还专门写了川菜的15种做法,比如煎、炸、焖等 今年是生长于成都的现代文学大家李劼人诞辰120周年。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长达17卷20册600万字的《李劼人全集》将于9月底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李劼人至今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部全集,70%的内容属于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出版。其中,《大波》的1937年版,内容与后来李劼人于1957年的重写版完全不同之处占80%。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李劼人故居博物馆副馆长郭志强表示,“这次全集的出版,填补了很多空白,必将给李劼人研究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文学史“失踪者”归来 据全集主编、成都李劼人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曾智中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自搜集、整理至今,全集耗时逾20年,除了李劼人的文学创作和译文作品“一网打尽”之外,还收录了李劼人大量书信、佚文、讲稿、笔记等。 全集副主编、成都李劼人研究学会学术副秘书长张义奇说:“李劼人一生著作颇丰,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相对完整的全集出版。此次全集让这位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一度的‘失踪者’重新归来,让大师经典再现。” 曾智中透露,为了寻找李劼人散落各处的文献手稿,李劼人研究学会的相关人员到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对散见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地报刊上的李劼人作品,进行抢救性搜集。他们还与李劼人家属,特别是李劼人外孙女、李劼人著作权代理人李诗华密切交流,“她把家里的资料完全开放,甚至还去文物市场搜寻。”所幸收获颇丰,比如全集收入261封书信,其中99封是首次公开出版,不仅包括他与巴金、刘白羽等文化名人的通信,还包括他与全国各地的普通读者的书信往来。 原版《大波》不再是传说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小说的近代史”。曾智中指出,李劼人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后期,对包括《死水微澜》在内的三部曲做了大量修改,“尤其是从1957年开始改写的《大波》,1937年中华书局出的原版有50万字,他改写了40万字,基本是重写。但是当今绝大部分的读者,包括研究李劼人的学者,看到的都是重写版的《大波》。老版《大波》成了只听说,但没有几个人看过的传说,这对全面认识李劼人的文学成就,是一个重大遗憾。” 张义奇评价:“如果说重写版《“”大波》突出的是历史和革命,1937年原版的重心就是个人和情感。原版的文笔更加优美,巴蜀风情更加浓郁,文学性更浓。”张义奇还透露,“李劼人深受法国文学影响,再加上留学法国,思想先锋前卫。比如他在原版《大波》在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叛,追求人性解放的时候,对女性内心情欲有十分大胆直率、淋漓尽致的描写,十足的大师手笔。如果说,重写版是历史,那么原版就是文学。郭沫若非常看重老版《大波》,50多万字,他3个晚上就看完了。” 首次曝光 曾模仿曹雪芹写《新新红楼梦》 李劼人的写作带有浓郁的四川风情,川味语言十分地道。曾智中说:“此次全集,还让李劼人一批极富艺术探索性的作品首次‘出土’。比如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在报纸上的1万多字的小说《新新红楼梦》,就是模仿曹雪芹的北方语言,写在大观园内凤姐生病期间发生的一段争吵。”该小说在重庆图书馆找到,尘封已久后首次出版。 全集还收入包括《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在内的、李劼人写于上个世纪40年代谈论饮食的文章,多达8万多字。李劼人阐述了川菜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及其特征,各派菜系风格的比较等等。张义奇说:“他还专门写文章细致讲了川菜的15种做法,比如煎、炸、焖等,非常细致独到。李劼人谈美食的文章,现在都被四川某烹饪大专院校当成必读讲义教材了。” 另据郭志强透露,李劼人研究学会正在着手准备与东方卫视合作,将《大波》和《暴风雨前》搬上荧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