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韩四季的豆瓣池 老肯科技的生产车间 成都现代工业港北区鸟瞰图 成都客车厂车间 恒信建筑 2004年,在天府之国的腹心,勤劳勇敢的郫县人开始艰难创业,他们以令人侧目的速度从零点上起飞,建立起成都现代工业港。 如今,6年过去了,成都现代工业港依然热度不减、后劲十足,在源源不断引进大企业的同时,顺利打造成为成都市重要的LED产业基地和中国唯一的川菜产业化基地,销售收入突破320亿。 在四川省“两化互动”“产成一体”的发展战略,和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下,工业港开始了以产业升级、提质增效为目的的“二次创业”,走精深发展之路,向新材料、高科技要效益,向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亩平产出和税收要发展,观念一变万象新,这片距离成都中心城区仅15分钟的工业园区,依据独特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精细化全方位的企业服务,开始呈现寸土寸金的态势,在一批又一批大企业投资追捧和土地短缺的矛盾之间,一场新一轮的入园争夺战将由此展开。 定位高端 “郫县精神”造就年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若是从成都中心城区出发,顺着成灌高速向西北方向行驶约10公里的路程,就可以来到一片大企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现代化厂房似乎看不到尽头,这里是成都现代工业港。 看到眼前的情景,谁也不会想到,200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空旷的原野。 当时,人们还在为这个规划项目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时,工业港却以不屈的“郫县精神”开始奋发努力。 短短6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一座占地14.3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开始屹立在川西坝子的腹心,在郫县这片热土上实现了郫县工业集中发展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跃。 现在,成都现代工业港辖南北片区和安德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三个片区。根据成都市“一区一主业”产业布局规划,工业港南北片区以发展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为电子元器件制造、照明器具制造、输配电成套设备制造产业。而安德川菜产业化园区则主要发展调味品及农副食品深加工和川菜原辅料加工产业。 现在的工业港,已经硕果累累。它先后成为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500亿产业园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我省率先获得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三个国际标准体系认证的园区。 寸土寸金 高端产业竞相上演入园争夺战 成都现代工业港由于地理位置紧邻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西区,又在全力打造与高新西区关联配套、错位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也是全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之一,所以从诞生那天起,成都现代工业港的身上就少不了耀眼的光环,极受投资者关注。 仅仅到2007年底,工业港就引进项目409个,建成191个,大批企业的涌入,让这片土地开始变得炙手可热。 2009年,开始“二次创业”后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发展后劲十足,其中65个亿元及以上项目相中这片极具投资价值的热土,包括成客股份、四川永冠、辽宁盼盼、川润股份、浙江线缆、厦门德科、浙江万控等在内的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纷纷涌入,落户工业港,为郫县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2010年以来,工业港成功引进亿元项目18个,5亿元项目3个,特别是世界500强帝斯曼、当纳利,以及奥光硅业、深圳嘉兰图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的落户,更是为工业港的壮大和郫县工业的发展,犹如打了一支强心针。 仅仅在2010年,工业港就完成313.2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实现规上增加值82.4亿,同比增长35.8%; 实现利税25.85亿元,同比增长20.2%;工业集中度达到81.4%,比去年同期增加17.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港园区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72家,蓝光饮品、成都客车、德惠商贸、清洋宝柏、吉峰农机5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以上,而正大饲料、成塑线缆2家企业达到10亿元以上。亿元企业销售收入已成为园区总销售收入的主体。 在这些令人骄傲的成绩面前,工业港仍然没有放松产业最大化工作,并制定一系列长远发展的目标,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园区企业实现入库税收26亿元,亩平税收21万元;规上企业销售收入849亿元,亩平824万元;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256亿元,亩平249万元;园区企业员工工资由2010年人均收入3万元,到2015年年人均收入5.6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率达17.5%,实现亩平产出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的目标。 随着成都现代工业港发展的不断壮大,诸多亿元大企业入驻工业港的集群对经济的催化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知名企业正在考虑进驻园区,但受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制约,这一片热土已开始呈现出寸土寸金的态势,一场新一轮的抢滩登陆战正蓄势待发。 着眼未来 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创企业五星级家园 由于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发展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这样有限的工业载体要求郫县在发展工业时必须“精耕细作”。在探索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成都现代工业港结合实际,清理调整1500亩土地,实施总部经济带动战略,与其他总部聚集区形成差异化定位,依托现有电子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大力吸引以电子电气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及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研发中心,促进与总部相关的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电子电气产业为核心的的现代产业体系及其空间布局,全面提升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水平,拉动园区综合优化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 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 郫县优越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科研教育资源、交通区位等资源为成都现代工业港总部基地的打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工业港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为主打的产业,也为总部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舞台;反过来,总部基地进一步发展后,也必将进一步刺激工业港的主导产业。 工业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公司、大中型企业在园区设立营运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或分支机构,鼓励和支持已落户企业建设企业总部。截至目前,已引进上海九川、厦门德科等总部楼宇项目。 “给企业一个五星级的家”,这是成都现代工业港总部基地的开发理念,目的就是为企业打造一个专业、高端、现代、生态的总部平台。为打造高标准的 办公场所,总部基地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办公区域到配套设施,无一不是细心打磨。 为吸引总部项目的入住,郫县县委县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总部项目入驻的优惠政策:入驻工业港的总部项目除全面享受国家、省、市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享受县级财政扶持政策。 2010年,成都现代工业港形成了电子电气产业和川菜原辅料加工产业集群,为发展总部经济基地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 现在,工业港已建成占地480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形成了集总部研发办公室、商务办公配套、商务休闲配套及融景式花园景观等部分为一体的总部经济基地。 优势明显 成为成渝经济区中的投资热土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集成都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客流于一体,已成为成都市城市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区位上来看,工业港距成都市核心城区仅10公里,与主城区有着最短的距离,而成灌快铁的通车,明年通车的地铁2号线和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将成都市区到工业港的时空距离缩短为“15分钟经济圈”。再加上国道317线城市干道改造、沙西线和IT大道全面竣工,第二绕城高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郫县的区位优势已更加凸显。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加速了工业港的快速崛起。 作为紧邻的高新西区和富士康项目产业配套集中的发展区, 成都现代工业港突出打造与高新区产业配套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和LED产业园。以产业链、价值链为纽带,配套发展IT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而高新西区将工业港作为产业配套园,为其入驻项目向上争取国家给予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由此可见,正处于“二次创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将更多地接受到高新西区的辐射与带动,逐渐在成渝经济区中,绽放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现在,与成都市区实现零距离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已成为各方资金和项目投资的热土。 重点产业 打造成都市的LED产业基地 2009年,是成都现代工业港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在长达5年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成都现代工业港已找准方向,开始向高端转型,将打造成都的LED基地作为成都现代工业港两大重点产业之一。 2009年8月,当成都市“一区一主业”的论题还在讨论中时,工业港管委会就敏锐地感觉到工业港将有可能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立即组织人员远赴广东、山西、福建、江苏、浙江等地考察,9天时间行程6000多公里,基本摸清了全国LED产业的布局情况。 最终在成都市的产业布局中,郫县被确定为新能源产业重点发 展县,而工业港则成为全市唯一的半导体照明器具生产园区。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第十届西博会上,工业港引进相关产业项目14个,协议投资23.76亿元,其中有10个是LED相关产业。 到2012年,工业港将有LED企业20多家,协议投资3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在LED照明产品发展上,成都将突破30项以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50个重点新产品,促进LED产品开发、制造、推广的产业链集群,使之成为成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7年建成西部一流的LED生产研发基地,并力争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 抢占先机 LED高位求进助推节能减排 LED光源技术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之所以从战略高度上如此重视,是因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对能源节约的意义巨大。据《经济日报》今年8月17日的报道显示,2015年中国LED照明产值将达5000亿元,占据内地通用照明市场30%以上。因此,属于LED照明的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4月,成都获批成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 试点城市,投入逾6000万元,启动“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工程,引入新技术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照亮成都的街道、地铁1号线。截止到2012年,成都将有超过15000盏LED路灯。随着成都现代工业港LED项目的推进,今后成都的LED路灯、居家的LED照明灯多数都将是“成都造”。因此,作为成都唯一的LED产业基地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其发展的潜力可见一斑。 特色独具 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 安德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是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又一张特色名片。和LED基地一样,该项目也是工业港两大重点产业之一。 按照在产业发展的定位思路,2004年,安德镇依靠“郫县豆瓣”这一素有“川菜之魂”的特色品牌优势,集中打造占地3.7平方公里“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聚集发展川菜调味品、原辅料和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推进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建设。目前,功能区有企业80多家,今年上半年总产值超过20亿元,逐步形成了调味品、川菜原辅料、休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4大主导产业。 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酸菜鱼……如今,这一道道家喻户晓的川菜背后,带给安德镇 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已是每年十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现在,除了京韩四季,丹丹调味品、安德蔬菜、棒棒娃、蜀味源、高福记、重庆有友等大家熟知的川味调料品企业已在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安了家。红杏、大蓉和、蜀人食坊、味千、老房子、潮皇阁等成都知名餐饮企业也在安德设了原料引进、川菜研发基地。 同时,产业园区企业所需生产原料也不断加大,白菜、生姜、青菜、萝卜、竹笋、辣椒……依托入驻园区的川菜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安德及周边地区形成了1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和珍稀食用菌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构建起了“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发展模式。 潜力无限 川菜产业园区“三化互动”带来蝴蝶效应 每个周末,来自各地的游客都会涌入郫县的安德镇的川菜产业化园区,来这里看看素有“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是怎样完成原料到成品的华丽蜕变的。然后再静下来,在川菜老师傅的悉心指点下,亲自烧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和家人一起细细品尝,一起体验郫县仅有的优活慢生活。 在游客的眼里,安德镇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基地,而是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旅游区,因为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川菜的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从视觉、嗅觉、味觉全方位地感受当下的川菜就餐形态和成菜过程,还能在这里实际体验正宗川菜的做法,品尝到正宗的川菜。 而在安德人的心中,川菜产业化园区却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项目,而是一个成功覆盖一二三次产业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这个基地,正带着他们走向富裕道路。 2004年,郫县决定充分发挥“郫县豆瓣”传统特色品牌优势,在安德镇规划建设的3.7平方公里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集中发展调味品、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唯一的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吸引了京韩四季、吉食道、味千、红杏、老房子、大蓉和等川菜原辅材料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郫县的川菜工业开始形成规模,走上了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今年上半年,川菜产业园区甚至实现了规模以上的 工业总产值20.93亿元。 大批工业的进驻,也带动了带动川菜原辅料配套种植基地建设,推动了郫县一半以上的土地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唐元韭黄韭菜基地、红专生姜基地、青春-先锋早春大棚菜基地……10万亩蔬菜产业、4万亩花卉苗木产业、万亩粮经复合作物也因此开始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现在,安德川菜产业化园区地的农业已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运作模式,现代都市农业已在郫县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 依托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安德川菜产业园区地打造形成集观光、体验、品味于一体的“川菜味乡”优势服务业品牌,建成4万平米的川菜美食体验展示特色展区,全面启动园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壮大城镇产业支撑。大批游客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川菜的消费,更是把川菜产业园区的美誉带到了各地,进一步刺激川菜调味品的销量。 “全中国就这么一个川菜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建成后,又是一块巨大的川菜消费市场,企业在这里落户,不但不愁产品销路,而且在门口就能解决原材料问题,并且还能依托园区内数百家企业的集群优势,产业化经营,优势互补,因此安德川菜功能区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是显而易见的。”成都创意农业协会会长章继刚博士分析说。记者刘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