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 门户 直播 活动聚焦 查看内容

与读者面对面 首席记者“被采访”

2011-11-5 10:18| 发布者: 张飘逸| 查看: 1970| 评论: 0|原作者: 李臣|来自: 华西都市报

摘要: @过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吗?登过华西都市网吗?扫过“魔码”吗?快到华西都市报读者节开启全新阅读体验 10位荣誉读者 虽然获奖的是他们,但是荣誉属于华西都市报的所有读者,感谢您的一路支持,感谢您16年来不离不弃 ...


    @过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吗?登过华西都市网吗?扫过“魔码”吗?快到华西都市报读者节开启全新阅读体验
    10位荣誉读者 虽然获奖的是他们,但是荣誉属于华西都市报的所有读者,感谢您的一路支持,感谢您16年来不离不弃
    多项惊喜大奖,已经送出,本报今天刊登中奖者名单,请尽快与欣闻发行公司联系领取奖品
    “你们就是杨东和阮长安,报纸上经常见到你们的名字,今天总算见到真人了。”昨日,华西都市报首次在读者节现场设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互动区,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杨东、阮长安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两位记者也成为昨日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热心读者将两人团团围住,争相询问记者的采访经历,就自己遇到的问题“采访”记者。
    倾听心声 首设“走转改互动区”
    倾听,是华西都市报2011年读者节的一大主题。为了了解读者心声,为读者排忧解难,华西都市报首次在读者节现场设立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互动区,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杨东、阮长安,代表华西都市报的明星记者、明星编辑,与热心读者面对面交流。
    作为联系读者与记者编辑的的互动交流平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互动区受到忠实读者的热力追捧,记者杨东、阮长安刚一来到互动区,板凳还没坐热,就有热心读者将二人围住,交流采访心得。
    作为华西都市报明星记者的代表,杨东与阮长安排除重重困难,经过深入调查,采写了《17幢别墅“插进”龙泉湖》、《巴中农民工爬塔吊讨薪》等重磅新闻,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背后的采访故事成为读者追问的焦点。
    现场请教 要写读者节报道投稿
    读者李兴明看华西都市报的时间并不长,去年十月他才从沈阳到成都工作,但他对华西都市报却有很深的感情。前几天从报纸上得知,华西都市报要举办读者节的消息,他当即决定要将现场的活动写成新闻,向华西都市报投稿。
    昨日,李先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杨东与阮长安,两位记者立即热心为他支招。“新闻必须讲究时效性,如果你有投稿意愿,最好能在今明两天将稿件交给华西都市报。”“如果见报时间与新闻发生时间距离太长,这条新闻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听完两位记者传授的经验,李先生当即找了一个安静的位置,将稿件完成并交给了本报记者。“参与才是最重要的,见报与否都没关系,而且还学到了很重要的新闻知识。”李先生表示,他经常积极参加华西都市报组织的各项活动。
    读者叮嘱 暗访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个是杨东、这个是阮长安。”昨日上午,华西都市报忠实读者高先生一到现场就将华西都市报明星记者一个个认出来。高先生握着阮长安的手说:“从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我就是忠实读者,华西的老记者我基本都认识。”
    杨东和阮长安在讲述自己的采访经历时提到,记者经常会进行一些暗访,高先生听说后,拉着记者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暗访中常常潜伏着危机,采访中一定要讲究智取。”高先生表示,他曾经协助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暗访,对记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亲身体验。
    “正如高先生你说的,暗访一定有风险,那你怎么还敢去?”阮长安关切地问。高先生一摆手,笑着告诉阮长安:“华西都市报以敢于反映百姓心声,敢于调查事实真相著称,这种对新闻的不懈追求让我感动。”
    “华西都市报面对任何新闻都从不退缩,胆大心细严谨求证,为市民带来了很多有分量的报道。”最后高先生通过两位记者,表达了对华西都市报的祝福,希望华西都市报越办越好。

流汗

新奇

难过

搞笑

愤怒

同情

感动

高兴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