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一草一木,在李娟笔下,都充满灵性
32岁的她不是狂傲,是嘴笨
安静,是她最大的心愿
“在吾塞,一场又一场漫长的下午时光,我们在森林之巅的小木屋中喝茶。雪白的羊油舀进滚烫的黑茶,坚硬的干面包被用力掰碎,泡进茶水。泡软了之后,锡勺搅在碗里,慢慢舀啊舀啊,一口口吃掉。那么安静。风经过森林,像巨大的灵魂经过森林。敞开的木门外,森林在视平线下方。天空占据了世界的三分之二,它的蓝色光滑而坚硬。这时斯马胡力说:“这个木头房子么,夏天是人的,冬天,是熊的。”
“妈妈,我只是为了配合你的流浪,才那样地瘦小。我为了配合你四处漂泊,才安静无声。” 李娟作品选摘
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11月3日在北京颁出,新设的“非虚构奖”中,李娟的作品《羊道》获得很多人关注。
这位在新疆阿勒泰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口碑越来越好。不只《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萌芽》主编赵长天、作家孙甘露、叶兆言等对之赞不绝口,央视主持人柴静也写多篇博文专门谈论她及其作品,专业荐书人梁文道也在其节目《开卷八分钟》中大加推介,并说:“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在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
如此受欢迎的李娟,已经出版4本散文集,却从不出面做签售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也不接受媒体电话采访,婉拒记者自赴新疆面谈,甚至连柴静《看见》节目,也未能请得动她。
她的经历:做过裁缝流水线工人
李娟1979年出生于新疆,在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此后她曾到乌鲁木齐打工,做流水线工人,并开始业余写作、投稿。
据帮助李娟处理作品出版事宜的凌先生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李娟没有读过大学,“她只读到中学。她的作品最早被新疆作家刘亮程推荐,之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目前李娟仍在新疆生活、创作。凌先生说,“我是她多年的朋友,帮她与出版方打交道。前几年,我向出版商推荐李娟的书,人家都不愿意出。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出版商打电话给我,要求为李娟出书,大概有100多个出版商了。”他也透露,《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的销量,早在去年都已经分别超过10万册。”
她的作品:“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自1999年开始文学写作的李娟,至今出版《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四部作品,其中《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尤为受到文艺青年推崇。“她的文字似乎仍旧带有一丝古代叙事歌谣的韵律气质,自发、自在,而且自成风格。”“纯净朴素本色的语言展现了阿勒泰的迷人美丽。”此类评价,举不胜举。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评价:“李娟重新界定了写作者的身份,那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作家孙甘露说:“李娟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王安忆给梁文道介绍了李娟的书。梁文道说:“朱天文又跟我说,她听了王安忆的介绍去看李娟的作品,她也觉得真的是非常的好。”“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话去评论她,但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在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
她的低调:婉拒柴静《看见》栏目
在11月3日颁出的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各奖项中,李娟的散文集《羊道》获得非虚构作品奖。评委会给她的评语称,“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
不过李娟并未到场领奖,凌先生解释:“她手头上写作计划太多,而一旦到北京,找她的朋友和粉丝太多,时间没法安排合理。”对于李娟的低调,他还讲了几个细节:“柴静非常欣赏李娟,她在博客上写了好几篇文章专门谈李娟及其作品,两人已经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柴静的《看见》栏目想要以李娟为主题,李娟都没答应,因为她不愿意在电视上露面。”
现在作家出书,都会举办签售会,凌先生说:“李娟此前从未做过签售,此后也不会有。她不会以面对面的方式与读者交流。因为她一直强调说,要想了解她,读她的作品就好了。”
她的自白:“请您保护我的安静”
李娟在最新出版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写道,“我凭一时之兴,把这些文字贴在网上,并得到了丰富的回应与帮助。这又是我的另一份收获。”网络也是李娟与外界读者交流的主要渠道,为此她还在微博上特意注明,“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不签名。交流仅限网络。请您保护我的安静,多谢。”
对于记者希望采访到李娟本人的要求,该书出版方万榕书业媒体联系人何小姐说:“很多记者都曾要求电话采访李娟,但除了一位是她多年的好友,其他都被她拒绝了。甚至有记者要求自赴新疆,面对面采访她,也被她婉拒。其实绝对不是她
很狂傲什么的,这跟她的性格不太愿意与外界的陌生人交流有关。李娟曾跟我们说,‘我不太会说这些话,我嘴笨。’”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