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864】 回复:【0】
发表于 2011-6-2 12:24
基础资料
- 主题:
- 金钱:
- 帖子:
- 竹笋:
- 精华:
- 华西劵:
- 关注:
- 粉丝:
|
倒计时开始,镁光灯再度对准中国的富豪。
素有"股神"之名的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和今年再获世界首富之名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本月末将联袂来华。这一次,他们的身份是慈善家,是已然承诺将绝大部分身家捐给慈善事业的富豪,也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的两位理事。9月29日,50位中国的富豪将受邀与之共进晚餐,请柬已经分发。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富豪聚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巴菲特和盖茨夫妇已经与美国的富人们举行了一系列这样的餐会。他们在宴会上向富人们游说,鼓励其做出慈善承诺。这一行动被其称之为"慈善誓言"(the giving pledge)。截至2010年8月4日,美国已有40位富豪及其家庭承诺:将把他们的绝大部分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
"我们与富翁讨论他们的财产及财产的分配。"巴菲特在"慈善誓言"的官方网站上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参与到誓言活动中,并承诺将捐赠过半的财产。"
两位超级富翁把中国作为其慈善晚宴的第二站,有着强烈的戏剧效果。
这种选择也并非不合情理。根据胡润富豪榜数据,中国至少有87.5万名身家上百万美元的富豪,其中130名亿万富豪,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
但和美国所不同的是,这些中国富豪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短短的30年中,财富积累对应着社会从一个分配曾经极度平均、迅速转化为极度不均的过程。迄今,在中国,象征着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屡攀新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仇富"情绪空前高涨。
这正是中国社会面对的现实。因而,这场具有强烈劝捐预期的慈善晚宴,自然受到舆论的密切关注。
晚宴马上启幕,伴随富豪们的各色表态,中国公众对于慈善的大讨论,已热闹非凡。
尴尬富豪
富豪首先是企业家,他们要做的,"第一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第二是对员工的仁慈,第三是考虑投资人的利益,第四是对环境有利,第五是合法纳税"
对于这样一场盛宴,中国的富豪们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尽管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超级富豪一再解释,他们此行重在交流,并非劝募,但中国富豪们在面对本刊记者的一一询问时,不约而同地"低调".
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甚至回避,不愿透露是否将去赴宴。
也有收到邀请而明确表示不会赴宴者。如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博客)称,因时间冲突无法出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表示分身乏术。
在某种程度上,公众的舆论将其推向了两难的境地:一旦赴宴承诺捐赠,则可能被指为作秀,且传说中高达50%的捐赠额度亦让人望而却步;但若拒绝或承诺较少,又会被称作为富不仁。
只有少数人不愿错过镁光灯的聚焦。如自称"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公开表示赴宴之后即发布"裸捐"宣言,表示死后将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尽管未受邀请,也紧随其后承诺"裸捐",表示生前将逐步捐出全部财产,并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身铺"最爱的五星红旗".
事实上,即便不惜高调宣布"裸捐",中国富人的慈善表现,也始终远远不能让舆论满意。2010年,在胡润的富豪榜单上,排名前十名的富豪(共有12位),只有5人走进了前50名慈善榜的榜单。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初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为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而2009年,中国民间善款的个人捐赠,总共不过68.27亿美元。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是很没有安全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强调,相比社会经济地位稳固且私人财产受到良好保护的美国富豪,要让中国富人承诺巨额捐赠,"是很天真的想法".对于中国富豪们的表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邓国胜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他表示,客观说,中国富人的慈善意识这些年进步快,但总体还不很强。其原因,据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分析,根本就在于慈善意识的培养建立,需要很长时间。
徐永光说,对于社会对富豪们集体慷慨解囊的普遍预期,首先应该厘清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这些富人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 在他看来,这些富豪,首先是企业家,他们要做的事情,"第一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第二是对员工的仁慈,第三是考虑投资人的利益,第四是对环境有利,第五是合法纳税。这么几条,现在的'慈善家'们,有几个做到了?只要把上面这几点都做到了,不捐钱,不做慈善,也是一个让人尊重的企业家。"
他表示,如果法律所要求的强制性社会责任,都没有做到,反而来强调慈善捐赠,甚至集中讨论要不要"裸捐",无异于还没"学会走路,就提出万米长跑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的富人们财富积累的时间与数量,难以与西方富豪相比,但中国富人并非因此而缺乏慈善之心。在胡润的百名慈善排行榜上,从2005年开始,富豪们的累积捐赠,多则62亿元,少亦在3000万元以上。
"中国富人捐赠并不少。"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强调,"一般捐赠并没有统计出来。一些富人捐赠后也不愿公众知晓。但绝不能说中国富人就不为善。"
只不过,在学者们看来,慈善捐赠应该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为灾区捐款200万元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表示,"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提到"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顿时质疑、不满、嘲讽、谩骂遍布各大论坛,"捐款门"事件愈演愈烈,王石甚至不得不公开道歉,并重新提出捐助1亿元重建灾区的方案。
邓国胜并不认可此种社会心态。 他表示:"慈善应该是个人发自内心的捐赠行为。社会应该积极引导,而不是步步紧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