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生活

查看:【2128】 回复:【0】 发表于 2011-7-6 14:35
285241597

看《新时代结婚》比看《中国式离婚》更沉重


王海鸰一直是我非常喜欢与敬重的女作家之一,读她的作品总是有股说不清楚的东西在内心蔓延流淌,也许她的作品过于参透生活的本质,过于让我们感到残酷现实血腥残忍,虽然作者也不想那样写,但是有些事情与其让我们在模糊中疼痛,不如让我们在疼痛中清醒,在清醒思考过后,再去考虑是否可以去尝试,是否可以去争取。
这位35岁才结婚的女作家,这位女军人,这位单身离异的母亲,不知是她骨子里渴望自由,还是骨子里已经看穿了人世繁华,从根本上已经明了关于更多的爱情婚姻生活。
有故事善于思考剖析的人,总会有很多东西来阐释,总会有很多让人为之震撼的作品。无论是王海鸰的《牵手》《大校的女儿》《爱你没商量》《中国式离婚》《新时代结婚》总在不同层面,不同的角度像我们述说着故事,述说着关于故事背后的人与生活,生活里的酸甜苦辣。
当我们一直在主观认为恋爱结婚生育是二个人的故事,二个人的生活的时候,即使到了新世纪,到了现今,似乎这些东西蕴涵着更深层次的意味,这些东西从一开始到结束都会有很多人涌入背离,都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痛苦绝望悲切。
这里面所流露出来的玄机,不是相爱人的情感,而是婚姻里生活的门当户对,包括门当户对的物质生活。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是苍白无力而不真实的,就如同居一样,谁也不是谁的谁,谁都有背叛逃离的一天。
一旦结了婚,那婚姻里的故事,婚姻里的柴米油盐醋,哪一点不是像我们诉说着物质?婚姻里的房贷车贷包括亲戚背景,哪一点不像我们透露着贫瘠与富有,还包括交织的那些人事与婆媳矛盾,新婚夫妻之间的隔阂冲突,哪一点不是因为经济情感人际而产生的?
当我们在说《中国式离婚》离的让人难以沉受时,《新时代结婚》看的让人难过,让人无法抚平内心的沉重。城乡婚姻的差异,城乡文化的磨合,不是所谓平等的问题,而是一种来自本能的文化认同,一种来自本能观念的改变。
当一个乡里走出一位有位青年,一位有为青年娶了一个城市女孩时,紧接下来的矛盾,除了经济上的拮据外,还包括彼此双方父母的认同与尊重,好多时候当我们在谈论爱情婚姻的牵手时,我们是渺小而绝望的,我们是有选择但缺少发言权的,我们是很难在其中找到归属与眷恋的。
现实与生活让我们在选择彼此婚姻对象的时候,不自觉的打上了经济攀比,还有里子面子背后的颠覆格局,包括这些格局后面的压力,压力背后的结合与逃离。
结婚是个很沉重的话题,也是很古老的话题,婚姻的形式不是由结婚的二个人说了算,而是与之结婚的两家人说了算。大家都在看了门面又看脸面的背后盘算着彼此的利益,当我们在说老一辈守旧的时候,却又在不经意中发现,老一辈的聪明与圆润,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婚姻中吃苦受罪?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找的对象是有能力而又乖巧,谁又愿意看见《麻辣婆媳》之间的争斗,谁家买房,该给谁家多少供养面前出现过多的误差?
现在的确是《新结婚时代》遗憾的是那婚怎么结,结了又如何经营,又如何处事,如何讨得彼此家庭的欢心,又成了一个大话题?很多人总会天真的说结婚是小事,生活是大事,可是这婚在还没结在一起时,摆在自己面前的现实却成了大事,经济基础,人际关系,过程里的协调。累,包括结婚以后就连生男生女都无法自主?更别提所谓“新新人类的丁克”。
坦率的说,如果不是家庭压力,自身的需求,又有多少人愿意走进《围城》?又有多少人在《围城》里绝望与逃离?现在的我越来越理解独居的人,越来越明白所谓的感情誓言天长地久,需要的不仅仅是浪漫,需要更多的是物质,包括物质与生活中的包容。试问对当今压力日益加重的年轻人来说,如何去思考结婚,如何去面对《中国式结婚》里的排场比拼?
不知为什么时下我越来越不相信情感,也越来越多的对婚姻不抱希望,不是悲观,而是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到就可以做到,有些人与事不是我们在迷途中认错就会有完满的结局。人的生命个体在很多的时候不是为了谁而活,而是为了个人而活,快乐幸福是自己的,不管是习惯一个人的生活,还是适应了二个人的扶持,在更多的时候作为女人来说,首先战胜的是自己的年龄与心态,世俗的眼光,才有可能勇敢的走下去。
只是这样走下来又有多艰辛多沉重?不管是结婚离婚还是独身,活着除了享受生命的历程以外,还得享受生命印痕给予我们的一切,包括这一切起伏中的感动与遗失。还是那句老话:幸福与不幸都是自己去争取与放弃的,成功也许做最好的自己很难,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试着做最快乐最真实的自己。
0个人喜欢楼主的帖子
分享到 更多
成都市公安局网监处

手机移动客户端下载成都范儿 成都范儿二维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